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人均GDP增長745.8倍 完成“兩萬億”跨越

2019-09-25 09:17:12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摘要]70年在歷史長河中或是滄海一粟,但對中國和中國人民而言,卻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歷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社會和經濟發展自強不息,人民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三秦大地發展歷史上的壯麗華章。...

  70年在歷史長河中或是滄海一粟,但對中國和中國人民而言,卻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歷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社會和經濟發展自強不息,人民用勤勞的雙手譜寫了三秦大地發展歷史上的壯麗華章。

  >>地區經濟由弱到強

  人均GDP躍入中等收入地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陜西經歷滄桑巨變,走過了一條從貧窮到富強的不平凡之路。

  地區生產總值是反映地區經濟發展成果的最直觀指標。70年間,陜西生產總值完成了從“兩位數”到“兩萬億”的跨越。據陜西省統計局數據,1952年我省生產總值僅12.85億元。到2018年經濟總量達到24438.32億元。從陜西占全國份額看,1952年陜西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為1.9%,到2018年提高至2.7%,提高了0.8個百分點,經濟總量在全國31省(市、區)中位居第15位。

  尤其是在人均生產總值方面,1952年陜西僅為85元,到2018年達到63477元。也就是說,從1952年至2018年,陜西人均生產總值名義增長了745.8倍。按世界銀行劃分標準,陜西已躍升至中等收入地區行列。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1952年陜西人均生產總值是全國平均的71.4%,2018年相當于全國的98.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面對陜西經濟70年波瀾壯闊的增長史,西安交大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談民憲表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加之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和“一帶一路”等一系列政策實施,陜西經濟增長在近年來進入快車道。尤其是“十三五”以來,陜北、關中和陜南等省內三大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日益顯現。

  目前,陜西經濟發展中傳統的“強關中、優陜北、興陜南”戰略正轉化為“關中強、陜北優、陜南興”的新局面。2017年,關中、陜北、陜南縣域經濟占全省縣域經濟的比重分別為44.7%、32.1%和23.2%。2018年,原本實力較弱的陜南縣域經濟增速達到9.5%,繼續領跑三大區域。透過縣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可以看到陜西經濟發展結構不斷得到優化。而這背后也是陜西高質量發展助推的結果。

  >>產業結構轉型顯著

  優勢產業成經濟主要推手

  新中國成立之初,陜西發展基礎薄弱落后,主要以落后的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和服務業十分薄弱。經過70年的發展,伴隨宏觀經濟政策的不斷調整,區域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

  1952年,陜西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是8.40億元、1.92億元和2.53億元。2018年,陜西三產增加值分別達到1830.19億元、12157.48億元和10450.65億元,較1952年分別名義增長216.9倍、6331.0倍和4129.7倍。其中,第二產業增長最快、第三產業增速緊隨其后。三產結構由1952年的65.4:14.9:19.7,優化為2018年的7.5:49.7:42.8,第一產業占比下降了57.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分別提高34.8個百分點、23.1個百分點。不難發現,陜西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已經由過去的“一、三、二”轉為目前的“二、三、一”,產業優化成績顯著。

  就三產發展成果看,陜西展現出的“一產基礎不動搖,二、三產迅速發展”與我國經濟發展方向相符。隨著我國經濟轉入新常態發展階段,陜西也進入了產業轉型換擋期,不斷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由于土地等生產要素供給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強化,農業生產需要的更多是技術進步和內部結構優化。作為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科技創新基地,陜西第二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9.7%,占據我省經濟半壁江山。

  第三產業方面,近年來陜西實現了全面發展,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商貿、住宿、餐飲、金融等傳統產業不斷升級,依托歷史自然的雄厚基礎,科教、文化、旅游等產業優勢日益顯現,我省第三產業正由傳統服務業邁進現代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

  >>消費和投資結構優化

  成為經濟增長最活躍因素

  宏觀經濟學認為,一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是投資、消費、出口三種需求之和,因此投資、消費、出口被喻為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對經濟增長生動形象的表述。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陜西最終消費支出由1952年12.81億元,增長為2018年的9675.25億元,名義增長754.3倍;資本形成總額由1952年2.01億元,增長為2018年的14414.84億元,名義增長7170.6倍。從二者的比例看,資本形成率(即投資率)波動上升,最終消費率(即消費率)波動下降。也就是說,陜西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消費驅動型逐漸轉變為如今的投資驅動型。未來,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財富的積累,消費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比例會逐漸提高,這也是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之一。

  一般來說,地區財富的增長帶動了投資起飛,經濟發展又使得財富繼續積累,由此社會經濟增長得以良性循環。在資本形成率(投資率)方面,陜西由1952年的15.6%提升至2018年的65.8%,上升了50.2個百分點;同期最終消費率由1952年的99.7%下降至2018年的44.2%,下降了55.5個百分點。這反映出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投資的推進,消費和投資結構逐步優化。

  就經濟發展模式來看,陜西進一步實現投資和消費“雙輪驅動”的空間仍然充足。世界經濟史的研究也表明,發達地區在完成工業化進程之后,其經濟將逐步轉入以消費和投資雙重主導的增長模式。這意味著,以系統化方略,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向高質量、高附加值方向轉型發展,將是陜西經濟更加值得期待的未來。

  >>城鄉居民消費大幅提高

  發展成果越來越多用于民生

  什么能體現人民生活幸福感?居民消費水平反映了居民消費中對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滿足程度。新中國成立后,陜西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由1952年的人均81元,提高到2017年的人均18485元,名義增長227.2倍,衣食住行等各項需求都得到滿足。

  分地區來看,陜西農村居民消費水平由1952年的72元/人,提高為2017年的9819元/人,名義增長135.4倍;城鎮居民消費水平由1952年的159元/人,提高為2017年的25276元/人,名義增長158倍。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持續走低,生存性消費比例不斷下降。生活消費的八大類支出呈全面增長態勢,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這三類消費支出在2012年-2017年,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9.8%、13.6%和13.3%。

  陜西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在城鎮,居民居住面積不斷擴大;在農村,一座座小樓房拔地而起。城鄉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加,消費品品種大為改觀:家用汽車、冰箱、洗衣機等享受型消費品紛紛進入居民家庭,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數據顯示,陜西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由1952年的9.94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649.59億元;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由1952年的2.56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5419.08億元。

  回首新中國成立70年,消費增長始終在陜西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伴隨地區經濟總量的增長,消費產品和服務日新月異,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得到滿足,扎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已不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文字,更是每一個陜西人身邊能看得見的改變。

  >>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

  陜西經濟譜寫壯麗新篇章

  站在2019年新的歷史坐標上,回望70年風雨歷程,陜西經濟從高速發展,逐漸到高質量發展,逐步走上建設全面小康的大道。

  回望歷史,2000多年前,陜西就是世界的貿易樞紐、對外開放的門戶、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突痛鬂h,張騫從長安出發,開辟了橫貫亞歐的古絲綢之路;燁燁大唐,“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說不盡的繁華盛世、萬千氣象。

  陜西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多條鐵路、公路、航線在此交會,具有區位、科教、能源、文化、軍工等優勢。“一帶一路”倡議,是時代賦予陜西開放發展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是陜西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最佳“風口”。

  在新時代,陜西發展底氣更足、實力更強、質量更高。近年來,陜西不斷加快內地自貿區建設,大力發展物流金融、信息、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傾心培育旅游、文化、會展等現代服務業,正打造出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不斷提高現代化經濟比重和水平。

  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張寶通表示,陜西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一帶一路”核心區,要追趕超越發展必須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要引領發展新常態,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之下,構建起亞歐進行合作交流的超級產業承載地。

  從昔日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統購統銷,到今日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物資短缺、商品供應不足,到豐衣足食、消費需求不斷滿足……70年崢嶸歲月,陜西譜寫了砥礪前行的壯麗史詩。抓住時代賦予的新機遇,陜西經濟發展將描繪出奮發圖強的新篇章。 華商報記者 李程

編輯: 羅亞秀

相關熱詞: 經濟 人均GDP 產業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岚皋县| 土默特右旗| 白山市| 天镇县| 天峻县| 天峨县| 乌拉特后旗| 理塘县| 秦皇岛市| 寿宁县| 周口市| 新野县| 当涂县| 将乐县| 金山区| 三原县| 六安市| 正宁县| 增城市| 东光县| 博爱县| 东丽区| 缙云县| 古丈县| 旬阳县| 皋兰县| 伊川县| 绥江县| 民勤县| 康平县| 凌云县| 衢州市| 阿巴嘎旗| 天全县| 汝阳县| 延长县| 灵寿县| 通化市| 周宁县|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