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學校校長羅敏莉在垃圾分類環保站給學生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記者 韓巖攝
記者 韓巖 通訊員 劉佳慧 實習生 劉蓉蓉
藍天白云暖陽,紅墻綠樹飛鳥。10月28日清晨,在咸陽市渭城區金旭學校門口,一群穿著整潔校服、佩戴著紅領巾、書包上都掛著一個綠色布織袋的孩子們神采奕奕地陸續走進校門。
“學生們書包上掛著的綠色環保布織袋,是學校專門配發的,用于放置隨手撿到的垃圾,這個布織袋可以反復使用,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在上學時必須攜帶。”金旭學校校長羅敏莉介紹,這也是學校“零垃圾計劃”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目的是提高學生們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立足習慣養成
從“零垃圾計劃”入手
“早在2017年,為了改善校園環境衛生,引導學生盡可能少地產生垃圾、不隨手扔垃圾,養成‘自己的垃圾自己處理’的良好習慣,學校適時提出了‘零垃圾計劃’的構想。”羅敏莉說。
2018年4月,金旭學校“零垃圾計劃”活動正式啟動。
據了解,該學校開展“零垃圾計劃”有三層含義。首先,要求學生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盡可能減少垃圾的產生,比如沒用完的作業本、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品要繼續使用,沒有穿爛的衣服鼓勵繼續穿……從點點滴滴讓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其次,產生的垃圾怎么辦?學校給學生每人配發了一個綠色環保布織袋,讓學生將每天產生或撿拾到的垃圾放到自己的垃圾袋里,在課后或者放學后,將垃圾投放到分類垃圾桶內,做到在學校不給清潔區的同學們添麻煩、在街道不給保潔人員添麻煩、在家里不給父母添麻煩。最后,從品德教育入手,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把不文明行為像收垃圾一樣“收”起來。
緊貼素質教育
推進“零垃圾計劃”
“校長經常在大會上給我們講垃圾分類的知識,班主任也會在課堂和主題班會上講,她們都講得很全面,也很細致,我現在清楚地知道垃圾是如何分類的了。”金旭學校六年級一班學生楊嘉沛說。
“零垃圾計劃”活動啟動后,羅敏莉和其他教師經常在早操集會、班會上反復宣講“零垃圾計劃”,逐漸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使“零垃圾計劃”真正滲透到每一名教師和學生的心中、腦中,體現在他們的自覺行動中。“老師經常給我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和重要性,我不但學到了很多垃圾分類知識,還能幫助其他同學正確投放垃圾,現在大家都能自覺地按照垃圾分類標準投放垃圾了。”六年級二班學生王若兮說。
學校還鼓勵學生以愛護校園環境為己任,爭做環境衛生保潔員;在每個班級實行監督勸導制度,鼓勵學生爭做校園環境衛生監督員、勸導員;全體師生從一點一滴做起,自覺做到垃圾入桶、入袋、入箱。同時,學校要求學生積極承擔維護校園環境的監督義務,對隨意扔垃圾、亂涂亂畫等不良行為進行勸阻和制止,引導全體師生自覺養成隨手撿拾垃圾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積極爭當參與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校園志愿者,參與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的回收利用,盡量減少生活垃圾,自覺清理校園垃圾。
推進“三位一體”
打造“零垃圾計劃”樣板
自金旭學校“零垃圾計劃”活動啟動后,學生們愛護校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環保行為也比以前更加自覺了。經過開展日常課間“零垃圾計劃”的習慣養成,并結合今年開展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保持校園環境干凈整潔已成為全體師生對待文明校園生活的一種應有態度,每一名教師和學生都成了“零垃圾計劃”活動的踐行者。
“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每周一天的無垃圾體驗日、走出去做小小宣傳員以及參與社區活動、手抄報設計比賽、利用廢舊可回收垃圾制作工藝品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全體師生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均達到了100%。”羅敏莉表示,學校將結合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類知識列入教學計劃,使每一名學生在已經養成的“盡可能少產生垃圾、不隨便亂扔垃圾”的環保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上,更加自覺地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使學校的德育教育更加深入、更有影響力。
從“零垃圾計劃”到垃圾分類,在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金旭學校積極主動按照相關要求,全力推進、積極落實各項舉措,使學校環境衛生得到顯著改善,全校師生的環保意識明顯加強。
目前,以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垃圾分類教育模式,已經在金旭學校基本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整個社會”的教育理念已在全校達成了共識。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