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趙婧
“這份提案提到了我們的心坎里,一針見血地指出了茶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11月11日下午,在省政協召開的我省茶產業發展情況通報會上,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寧殿林在介紹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422號提案辦理情況時表示。
據省農業農村廳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陜西茶園面積270.1萬畝,茶葉總產量10.3萬噸,直接產值153.7億元,分別是2011年的1.98倍、3.24倍和6.26倍。
這組數據折射出陜西茶產業鏈發展狀況:1800余家茶葉企業,6000余家茶葉合作社、家庭農場、茶葉大戶,100余種茶衍生品,40余條茶旅路線,由此引領全省100余萬農戶,創造了超過400億元的綜合產值。
“陜西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有千余年生產貢茶、官茶的歷史。”寧殿林循著我省茶葉發展的深厚脈絡,從漢中仙毫、安康富硒茶、秦嶺泉茗、涇陽茯磚茶等一個個陜茶品牌,向大家介紹一片葉子背后的“產業經”。“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今茶產業已成為我省農業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是實現陜南綠色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他說。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陜西茶葉因為單產低、成本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作為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省茶葉協會會長,省政協委員紀曉明認為,從現有茶產業格局來看,控制茶發展規模有利于保持陜茶優勢。
在他看來,陜茶擁有世界頂尖的自然生態條件、鮮醇的茶葉滋味和豐富的內含物質,“未來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針對我省茶產業發展存在的種植粗放、加工落后、不成規模、品相不佳等突出問題,紀曉明在《關于進一步推動陜西茶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中,建議加大政府宣傳推動,全方位、高頻率地對茶產業品牌、企業進行大力度推介宣傳;加大科研技術平臺和優秀人才支持,建設國內領先的茶葉科研、文化機構;建立茶產業基金,大力推動龍頭企業上市,進入產業提升快車道。
省農業農村廳對這件提案高度重視,就提案建議多次與委員進行溝通、協商,并就加強品牌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科技支撐、支持茶企轉型等4個方面與委員達成共識。“下一步,將實施茶葉提檔升級工程,重點在清潔化加工、品牌營銷和龍頭企業培育方面下功夫,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切實叫響、叫亮陜茶品牌,促進農民增收。”寧殿林說。
“我對提案回復很滿意,愿助力做優做強陜茶特色產業,帶動更多農戶精準脫貧。”紀曉明就提案辦理情況坦陳了評議意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