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調度臺工作人員與養老院、骨科醫生進行三方連線
□記者滿淑涵文/圖
“喂,你好!我們這兒有位老人可能發生了骨折,請安排醫生來檢查一下吧。”
“好的,我馬上聯系,您先描述一下老人目前的狀況。”
11月19日上午10時30分,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又接到一通求助電話,調度臺工作人員焦妮馬上在遠程服務平臺接通視頻連線,同時將骨科醫生派往1.2公里外的長勝街金秋老年公寓。
這樣的話務處理,呼叫中心每天要進行近400次,咨詢、請求救護車轉診服務居多,四個坐席24小時在線,全年無休。而病人在救護車上就可完成血常規、尿常規、肌酐蛋白檢測等基礎檢查,數據結果從車上直接傳輸到遠程服務平臺,會診醫生可在第一時間掌握病人病情。
前不久,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與陜西省第四人民醫院簽約合作,患者就醫由家庭醫生呼叫中心派出救護車接送,術后出院患者,繼續享受“全科醫生上門醫護+醫療專家遠程指導康復”診療服務。在此之前,西安家庭醫生已與唐都醫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大醫院簽訂合作協議。這種銜接入院就醫前后的全過程診療服務為“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提供了新的路徑。
今年年底前,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計劃將合作養老機構由58家拓展到200家,借助互聯網遠程服務平臺搭建醫養綜合服務體,搭載助浴、助餐、助潔、助急等多樣化服務。
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日前,國家衛健委、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范,進一步規范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則,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及雙方責任,簽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服務資源、合作機制等方面積極予以支持。
“醫養結合不是將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簡單相加,服務要讓老人看得著、用得上才行。”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主任楊峰說,“我們在介紹服務內容時,老人首先會問,真能到家看病嗎?一打電話就能來嗎?他們最關心是否實惠好用。”
《2018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占住院總人數的29.2%。連續住院時間超過3個月的離退休老人占三甲醫院住院人數的比重只有2.1%,但占三甲醫院住院床日數的比重卻高達21%,花費的醫保基金高達醫保基金支出的16.4%。
“老年人都向往在熟悉的生活環境養老,因此社區居家養老成為大多數人的首選。”楊峰在頻繁地與老年患者接觸過程中發現,許多老人退休工資有限,生活拮據還要想方設法補貼兒女。“東關孟家巷一位70多歲的老人,給孩子攢了27萬元買房,老兩口退休工資總共也就4000多塊錢,自己患癌卻一直強忍著。”
每天清晨,西安家庭醫生呼叫中心5組救護車外出巡診,其中4組車做初診,1組車做回訪并兼顧調度臺隨時派單。隨車有醫生、護士、司機,每次收取出診費100元。簽約會員全年費用365元,可享受每月一次巡檢。目前,面對2000多名會員,楊峰直言“需求大、利潤薄,服務越多虧本越多。”
“可否借鑒日本介護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家庭病床醫保報銷機制,讓老年人就醫少一些對錢包的顧慮。”楊峰建議,將參保人員家庭病床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參保人不需額外繳納醫療保險費用,在家可以享受醫生上門治療服務,費用可以報銷。
日前,我省2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我省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提升老年健康服務科技水平,推進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完善社區生活服務網絡,優先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基本服務。”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師中榮表示,一方面,要完善政策體系,讓醫養結合成為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養老問題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還要加強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完善健康服務體系,促進醫養資源優化配置。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