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記者從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在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持續深化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加大下放審批權限力度,嚴格生態環境準入,榆林市獲得省級環評審批權限,各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的審批權限得到進一步明確。
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評價處處長徐輝告訴記者,榆林市能源資源稟賦,是陜西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但距離省會較遠。自西安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后,賦予榆林市省級環評審批權限,是為了減少企業負擔,加快行政審批效率。
今年以來,省生態環境廳不再要求各市自行劃分市、縣級環評審批權限。“改由省級統一確定,就避免了同類型項目在不同地區審批權限不同的情況。”徐輝說。
深化環評改革還體現在省級審批目錄的調整上。據介紹,陜西原有省級審批目錄為9大類31小類,現已調整為8大類26小類。下放項目約占省級審批項目數的64%,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含煤層氣)開發等能源類項目,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等交通運輸類項目,汽車整車制造項目,軋鋼、鐵合金、電石等冶金項目,制革、毛皮鞣制等皮毛制品項目,大型主題公園、實驗室等社會事業類項目。
大力度下放審批權限,環評服務得到進一步提升。據介紹,今年1-10月,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共審批61個非輻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涉及投資約1822.11億元。全省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5075個,備案環境影響登記表31551個,實施備案制項目占全省環評管理的86.1%。(凌 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