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特色旅游小鎮建設如火如荼,但同質化現象卻很嚴重,這樣的問題在經濟發展領域也有所表現。”1月28日,在第二小組會場,省政協委員高建民特別提出了目前眾多行業出現的同質化現象。
省政協委員高建民。吳軍禮 攝
高建民了解到,許多旅游特色小鎮“千鎮一面”。建成后,往往只見商戶,不見本地人。小鎮內的餐飲、建筑,也往往不見當地特色和文化。這直接導致很多小鎮在節假日過后或游客新鮮感喪失后,變成“空鎮”“死鎮”。
言至于此,高建民調轉話鋒:“在經濟發展上同樣要避免雷同化、同質化。”近年來,光伏發電項目高歌猛進、遍地開花,以至于出現產能過剩之憂。高建民認為,這就是典型的經濟發展同質化現象。
他認為,每一個省都是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某個產業鏈中的一環,只有發揮自身特色,才能在產業鏈中發揮獨特作用。陜西的最大優勢是科教資源豐富、智力密集。讓密集的智力優勢發揮作用,首先得留住人才。
如何留住人才?同一會場的省政協委員朱崇和指出明路:“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他認為,陜西的大量人才聚集于各大高校。“大學還要有‘大師’,培養‘大師’就得加大教育投入。”他說。
會場另有委員指出:“陜西在加大教育投資上起碼得達到全國的平均值以上。”
高建民最后進一步細化自己的建議:“留住人才、保持好智力密集優勢以后,可以把國外大企業的科技研究院搭建在陜西的西咸新區,進而發展工業軟件等科技服務業。”他認為這才是陜西高質量發展中揚長補短,突出自身特色的必要舉措。(吳軍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