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1月8日,在進入西安市鳳城五路地鐵站安檢口之前,市民李媛媛習慣性地打開手機微信準備掃碼進站,抬手后卻發現安檢口原本張貼的一碼通二維碼已沒有了蹤跡。隨著全國各地不再常態化查驗核酸和健康碼,在過去三年抗疫中發揮了重大作用的健康碼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防疫健康碼是我國‘數字抗疫’領域的重要創新,具有大幅提高人員信息核驗效率和精準度的顯著優勢。”在省政協委員劉敏看來,過去三年社會公眾已形成通過健康碼查詢獲取個人健康數據的應用習慣,如果就此告別健康碼,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提出,到2025年,每個中國居民將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區別于防疫健康碼,后者主要用于醫療健康服務,關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等醫療服務信息。
在今年省兩會上,劉敏委員提交了《關于完善健康碼功能 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建議》的提案。她建議,保留“陜西一碼通”,在微信小程序內建立全省統一的個人健康檔案管理系統,與各級醫院、健康體檢中心、藥房、診所等公眾健康醫療機構建立數據共享機制。程序內要拓展更多新功能,公眾可通過掃碼登記健康信息,進行看病、買藥、體檢等醫療行為。此外,系統還可提供預約掛號、查詢門診、住院信息等服務,通過大數據向個人精準推送診療方法和提醒信息,充分發揮健康碼的應用價值。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