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北京上班的西安人,今年春節期間突發一場高燒,但北京的醫保卡卻無法在西安使用,希望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醫保的互聯互通。”3月3日13時許,北京市朝陽區龍湖未來時大廈內,25歲的獵聘網市場專員肖添正忙著編輯自己的兩會心愿。
就在此時,北京城的多個方位,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37名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正與2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協委員一起,帶著來自基層百姓的心愿和期盼,朝人民大會堂進發。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圖為開幕會前,政協委員步入會場,盛裝赴盛會。特派北京記者 杜靜波攝
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來自境內外的記者早已守候在此。
從東門外廣場到大會堂東大廳,隨著委員們陸續抵達,“兩會時間”的議政熱情陡然升溫,活力中國被定格聚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進入關鍵之年,脫貧攻堅怎樣蓄力提質增效?深化醫改如何唱好統籌“一盤棋”?……進行時的中國,改革中的“硬骨頭”該怎么啃?記者希望在與委員對話中,找尋到前行中國的答案。
“我從事醫療健康工作,所以在履職中更注重發揮本專業的特長,重點在健康中國戰略,尤其是圍繞醫療新技術方面,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步入會場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邊惠潔,不忘為自己的履職內容“劃重點”。
“今年我帶來的三件提案都與人工智能有關。”進入視線的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瞬間被記者“圍堵”,面對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他表達出些許擔憂,“應及早做一些規范和預判,避免人工智能向不好的方向發展。比如怎樣能夠避免大量失業,怎么能夠保證數據安全,怎么能夠不被黑客所攻擊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全局范圍來考慮。”
人民大會堂內,杜鵑綻放,生機盎然。委員們相聚一起,暢談發展。
15時,大會開幕。全體起立,高唱國歌。
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回望2018,十三屆全國政協在繼承優良傳統中深耕發展,彰顯了人民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勢頭。
“強化創新理論武裝,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突出專門協商機構特色,彰顯雙向發力優勢作用”;
“聚焦中心任務,緊扣打好三大攻堅戰和實現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
“堅持履職為民,助推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
“積極開展對外友好交往,致力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以改革創新精神,切實加強人民政協自身建設”……
一項項具體工作的扎實開展,讓人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展望2019,工作建議切實務實——
“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
“為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貢獻智慧和力量”;
“組織開展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活動”;
“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服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優勢作用”;
“著力圍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增進共識和團結”……
坦率真誠的話語,贏得委員們一次次熱烈的掌聲和強烈共鳴。
補齊短板話發展,追夢路上聚共識。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也將迎來70華誕。這個時間節點上召開的全國兩會,意義非凡。
“去年全國政協做了大量工作,也都完成的很好,對委員履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住陜全國政協委員任芳一直關注新農村建設和教育優先發展話題。她說,新的一年,自己會更加聚焦民生問題和教育多樣化問題履職建言。“因為我來自基層。”
“聽了汪洋主席的報告,感觸非常深。今年恰逢新中國和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我們更應該抓緊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還必須更上一個臺階。”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郝躍今年也關注到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立法必須走在前面。”他建議,要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行立法。
春天灑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將成為秋天豐收的果實。
今年,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們準備的提案涵蓋了經濟、政治、社會、生態建設等多方面。委員們表示,在未來十余天里,他們還將圍繞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等國計民生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建真言、獻良策。
各界導報特派北京記者 唐 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