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北京記者 原登榮 唐冰
近兩年,陜西自貿區在高質量推進試點任務落實、持續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改革、加大金融創新力度、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面碩果累累,促進了陜西與世界的深度相通。
陜西自貿區下一步該如何創新發展?今年全國兩會,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王勇委員:西安應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指消費規模大且消費能級高的國際大都市。這類城市對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引領潮流能力強,全球集聚力和影響力顯著。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勇認為,西安良好的商業發展基礎,突出的文化旅游資源,明顯的政策賦能優勢,為其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礎條件。尤其是在搶抓“一帶一路”、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等重大機遇下,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將更有利于構建大西安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西安全市超過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業網點有190余家,共計營業面積1100萬平方米,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330億元。
按照《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賦予西安“‘一帶一路’經濟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點”和“建設‘一帶一路’交通、商貿、快遞物流中心”的任務,王勇認為,西安是西北地區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最大的中心城市,交通網絡發達,旅游資源位居全國前列,西安同時擁有各類科研機構3000多個,科技交流、科技創新的頻繁互動,為西安拓展國際交往衍生的新消費空間提供了堅實基礎。
“此外,西安還擁有數量居全國前列的大中專院校,整個城市年輕消費群體超過300萬人,是名副其實的青春活力之城,蘊藏著巨大潛力。”王勇建議,應根據商務部《消費升級行動計劃》和《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精神,支持西安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一步夯實基礎條件,挖掘消費潛力,提升國際化水平,盡早躋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行列。
■高潔委員:在陜西開展自由貿易賬戶試點
“建立自由貿易賬戶(以下簡稱“FT賬戶”)能為陜西自貿試驗區提供‘電子圍網式’的金融環境,能有效阻斷境外和區內金融市場風險的傳播,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推進創新業務發展。”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渭南市副市長高潔在提案中建議,在陜西自貿試驗區開展自由貿易賬戶試點。
據了解,自貿區開展FT賬戶試點,可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形成與國際投資運營結算通行規則銜接的制度創新體系,營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資金運營結算環境,從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深入實施。
高潔建議,陜西自貿試驗區開展FT賬戶試點可分三個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FT賬戶經驗,結合陜西經濟金融發展特點,設計陜西自貿試驗區FT賬戶整體框架;
第二階段,與上海自貿區建立FT賬戶工作聯動機制,制定出臺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實施細則和分賬核算業務風險審慎管理細則,以及本外幣一體化協調工作機制;
第三階段,成立陜西自貿試驗區FT賬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周例會和FT賬戶實時監測制度,動態評估FT賬戶基本運行、服務實體經濟以及風險防范和金融監管協調等方面情況。
■李香菊委員:設立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李香菊建議,在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片區設立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
“陜西是傳統的文化大省,設立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陜西有良好的基礎。”李香菊說,近年來,陜西文化產業規模、競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文化產業增加值持續保持較高增速,市場主體不斷壯大,重點項目和園區建設亮點突出,為加強文化與金融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創建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會帶來哪些利好?李香菊認為,能更好實現文化創新與金融資本有效對接,進一步發揮陜西豐厚的文化資源和科教大省優勢,盤活文化資源存量,有效激發文化市場活力,讓全省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實現共同發展、互利雙贏。此外還能進一步加強陜西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經貿交流,對彰顯文化產業高地具有時代意義。
李香菊建議,國家應盡快批復在陜西自貿試驗區西安片區開展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區試點,通過示范區的先行先試,在有效防范風險前提下,探索形成一套金融支持絲路文化保護與傳承、文化產業與金融業融合發展的可借鑒、可復制經驗,把陜西打造成為全國重要的文化金融改革創新基地。
“應給予陜西優質文化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優先辦理立項、評審等手續,優先享受政策鼓勵,推動文化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李香菊還建議,借助資本市場打造骨干文化企業,促進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