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愛心企業、醫院、文藝演出團體的志愿者、藝術家,為涇陽縣龍源村老年人送去了文藝表演、健康義診等形式多樣的服務。圖為老人們觀看文藝表演。 記者 劉強攝
記者 喬佳妮
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及“養老”一詞。“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有關養老的描述,都指向一個目標——讓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讓后來人有可期的未來。
養老事關每一個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在陜西,老齡人口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20年,陜西省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690萬人。如何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來自不同領域的四位代表委員帶來了他們的建議。
“加大政府對社區養老項目的投入,加大引入民間資本的政策扶持力度;構建新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全面提升社區養老的服務水平。”馬玉紅認為,建立具有人文關懷的社區老年人中心,比如設置多功能老年中心,為老年人社交活動等提供平臺,或以社區為依托,對有疾病需要照顧的老人,就近設置獨立生活空間等,均能提升社區養老的服務質量。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艾爾膚組織工程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楊正國,更關注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楊正國建議,在社會保障、財政支出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養老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時,出臺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西安文理學院副院長王曉萍則對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比較關注。一對獨生子女夫妻,要面對雙方父母四個老人,甚至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養老問題。她建議,研究出臺對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保障政策;立法保障獨生子女父母在養老院、醫療機構等享受優待。
“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養也是解決當前養老問題的一個關鍵。”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趙銥民認為,政府應在教育、專業職稱評定、人才保障等多領域做好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讓更多的人愿意加入養老服務領域。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