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人社部召開2019年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
與以往的季度發布會主要由新聞發言人出面有所不同,此次人社部有關負責人首次亮相,解讀重點政策并回應近期輿論熱點。
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主要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今后也將如此安排。當天發布會,人社部養老保險司司長聶明雋回應了“2035年養老保險金將要用光”的熱點話題。
此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下稱“報告”)預測,2019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為4.26萬億元,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后開始迅速下降,到2035年將耗盡累計結余。
聶明雋表示,對于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積極的、綜合的、科學的應對措施,完全能夠保證養老金的長期按時足額發放,完全能夠保證制度的健康平穩運行。
繳錢的人少領錢的人多
對于養老保險未來風險的預警,已非首次。在人口老齡化影響下,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遭受的挑戰逐年加大,已成共識。
2018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的人口有2.49億,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以上有1.67億人,占總人口的11.9%。
聶明雋說:“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對養老保險的影響比較深,最主要的影響就是養老保險的撫養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上個世紀90年代,大概是5個人養1個人,到2018年底已經下降到2.66個人養1個人。
撫養比下降意味著繳錢的人少了,領錢的人多了。
聶明雋表示,如果這樣持續下去,不采取積極應對措施,會對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壓力和挑戰。
下個月起,養老、失業、工傷的降費政策就要實施,這又加大了基金可持續發展的壓力。
盧愛紅表示,通過降低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繼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政策等措施,確保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預計2019年全年可減少社保繳費3000多億元。
繳費少了,意味著基金的收入也要減少。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養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董克用預測,降費使得養老保險當年基金總收入小于總支出的年份提前了。
前述社科院報告中,做出單位繳費比例為16%并將目前財政補助的增長率順延到以后年份等假設后測算發現,從2028年開始,當期基金的收入將會小于當期基金的支出;到了2035年,基金收入、財政補貼加上累計結余,都無法滿足當年基金支出需要。這兩個年份距今分別僅剩9年、16年。
社保降費做大“蛋糕”
社保降費雖然會使得短期內基金收入減少,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長期看這將有利于做大“蛋糕”。
聶明雋表示,降低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例,調整個人繳費基數的上下限,不僅減輕了企業的社保負擔,還降低了參保繳費的門檻,有利于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將更多職工納入到養老保險制度中來,形成良性循環。
聶明雋稱,社保降費有利于做大養老保險的“蛋糕”,改善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影響非常深遠的戰略性安排。
為何說降低了參保繳費門檻?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分析稱,以往大多數省份是以本省份上年度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作為繳費基數上限,60%作為繳費基數下限。但由于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統計范圍比較小,而且工資水平比較高,因此導致繳費門檻也偏高,從而影響企業與參保人的繳費積極性。
對于廣大民企或中小微企業來說,在企業社保征收暫不變的情況下,它們往往按繳費基數下限為職工繳納社保。繳費基數下限降低后,其社保繳費也將降低。
聶明雋表示,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均衡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險負擔,幫助困難地區確保發放,能有效緩解結構性矛盾這一當前基金運行的主要矛盾。
此外,增加戰略儲備金,加大劃轉部分國資充實社保的力度,做大做強已有2萬億左右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各級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資金投入也逐年增加。
“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綜合措施,積極穩妥地開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加大基金中央調劑力度、不斷提高統籌層次、加強基金監管等,同時不斷加強制度的自身建設,使制度內在的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更加健全。”聶明雋說。(據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