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軍禮 劉舒雁
4月29日,省政協召開“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在會議緊湊的交流互動環節,省政府有關部門對委員們所提問題、建議作出積極回應。
促進各民族守望相助
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楊義民介紹說,為促進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堅持不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宣傳教育工作,既抓好宣傳月、民族知識競賽、民族工作成就展等傳統宣傳,也指導各市因地制宜、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同時持續抓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寺廟活動等“六進”活動。
此外,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還將大力推動形成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城市更好地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地融入城市。
楊義民表示,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加強做好各族群眾民生保障工作。例如鼓勵企業吸納少數民族員工、支持民族聚居地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我們將持續扎實、努力促進各族群眾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讓各族群眾在平等共享中增進團結。”
加大聚居區基礎設施建設
省發改委副巡視員張阿瑯表示,“十三五”以來,省發改委以規劃為引領、項目為抓手,持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切實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
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上,省發改委實施“教育現代化推進、全民健康保障、文化旅游提升、公共體育普及、社會服務兜底”五大公共服務工程,加強基層文化、體育、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加大貧困地區政策傾斜上,牽頭編制出臺《陜西省“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提出加大革命老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等,各民族群眾在這些工作的推進中逐步獲益。
“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對于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他說,下一步省發改委將繼續支持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加大對少數民族集聚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
滿足各民族群眾受教育權
省教育廳副巡視員高巍說,去年下半年,省教育廳和西安市圍繞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整體考慮,加快滿足各民族群眾受教育權。
在建設中心城市、實施戶籍新政過程中,首先將通過發揮教育先導性作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滿足城市人口增長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通過支持西安市發展“名校+”等措施,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同時,教育系統將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初中教育民強公弱短板,實施公辦初中振興行動,統籌公辦民辦協調發展。教育系統還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對中小學逐步建立事權、財權等統一,形成符合辦學規律的管理機制,并在有條件的中小學逐步下放用人自主權、職稱評審權、績效工資分配自主權等。少數民族教育作為教育整體發展中的一部分,其需求將在這一系列工作的推進中逐漸獲得滿足。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