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們渴望有人前來探望。
西部網訊(記者 趙雪 毛明博)“你們以后還來不?”2020年1月1日,當采訪團的車準備駛離安康市漢陰縣蒲雙區敬老院時,十幾位老人站在車門邊,戀戀不舍地揮手送別。當日,由陜西省委網信辦組織的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來到敬老院,了解基層敬老院的發展現狀,使得小院突然熱鬧起來。
老年人渴求親情陪伴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升
“老人們喜歡熱鬧,逢年過節我們都會安排志愿者和社會組織來看望老人,為他們表演節目,陪他們聊天說話。”據漢陰縣民政局局長沈濤介紹,漢陰縣蒲雙區域敬老院是一所公辦敬老院,敬老院院距離縣城12公里,占地面積8.5畝,建筑面積4500平方米,總投資600余萬元,現有院民和辦公用房86間,設計床位130張,現已入住院民120余人,其中失能、半失能人員42人,能自理的五保老人有80位,全院有管理服務人員9人,護理人員17人。
他表示,住在這里的老人,大多數是農村五保戶以及部分城市低保戶,他們都屬于生活特別困難群體,所以住進了敬老院集中供養。據了解,目前,漢陰縣6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5.2萬名,但是現有15家敬老院僅能提供1380張床位,且這些床位基本是全滿狀態,入住需求還是很大。
“受限于當前的發展狀況,我們近兩年只能重點解決全縣220位失能‘五保’老人的養護問題。”沈濤說,目前有150位失能老人已經住進了敬老院,其余的還是靠分散供養,主要由親屬照護。
“對于這些五保老人來說,不管是集中供養還是分散供養,政府有政策兜底,他們的生活保障是有了,現在需要的是更多的心理關懷和慰藉。每一次有人來到敬老院,老人們都很歡喜,他們很希望能夠有人留下來陪他們說說話。”
看電視是老人們日常的主要娛樂活動。
養老事業要高質量發展讓老年人能夠“入院自主出院自由”
為切實解決全縣兜底貧困戶中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供養群體養老問題,創新開展醫養結合、集中供養兜底模式,漢陰縣在蒲雙區敬老院成立了特困供養人員失能半失能養護中心。目前該養護中心入住失能、半失能特困貧困人員42人,配備護理人員15人。通過兩年多的運營,為全縣特困兜底保障對象集中供養探索了“醫養護”一體化的新模式。
漢陰縣采取由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敬老院場所設施資源為平臺,養護中心積極與蒲溪衛生院合作,由醫院為養護中心按失能人員1:2、半失能人員1:4的比例培訓配備護理人員,中心配備的12名護理人員為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提供就業崗位,12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有了穩定收入。
同時,養護中心還設立了醫療室與心理咨詢室,全科醫生24小時坐診,為全院老年人提供診療服務。這樣一來,老人們平時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心理咨詢師則每周為老人們集中開展一次心理輔導,讓大家在基本照顧以外也能得到心理慰藉服務。
“過去敬老院的職能就只需要給老人們提供基本的照護,保證他們吃飽穿暖就行,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各項服務也得跟著提上去。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讓住進來的老人吃得飽、穿的暖,還要讓他們高質量生活。讓老人能夠‘入院自主,出院自由’。”沈濤表示,“十四五”期間,全縣至少要增加2個養護中心,使那些有入住需求的失能老人能夠全部得到集中供養,同時大力推廣醫養結合,通過養護中心的成立,將醫療陣地關口前移、醫療服務無縫對接,讓醫療資源合理利用,入住的老人充分享受到醫療、護理、養老、康復融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同時,要設立更多的心理咨詢室,常態化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多措并舉提升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員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