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新增營造林806.5萬畝、國土綠化持續推進、發布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扎實推進生態空間保護修復……2019年,省林業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機構改革和業務工作協調推進,認真履職盡責,全面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
省兩會召開之際,各界導報記者專訪了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黨雙忍,盤點2019年省林業局的精彩業績。
國土綠化持續推進
記者:2019年,全省生態建設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陜西林業在開展國土綠化行動取得了哪些成績?
黨雙忍:2019年,我們大力實施林業重點工程,新增營造林806.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7577萬株,參加人數2667萬人次,義務植樹初步形成“實體參與”和“網絡參與”一體兩翼共同發展格局。漢中、商洛、榆林成功建成國家森林城市,陜南、陜北實現森林城市全覆蓋,15個縣(區)通過省級森林城市驗收,150個行政村建設“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
生態脫貧惠及貧困地區。新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1.47萬名,增聘生態護林員2.04萬名,兌現3萬多名已聘生態護林員勞務補助1.65億元。新開放森林公園、國有林場等林業基層單位110個,“五個一批”開放工程吸納貧困人口3459人。累計向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下達資金41.33億元,生態脫貧“八項措施”惠及貧困人口52.26萬戶172.37萬人。脫貧工作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林業部門要走在保護秦嶺的前列
記者:林業部門如何將新修訂的《陜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扛起保護秦嶺的責任?
黨雙忍:12月2日,我們發布了《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這也是我省林業部門在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和機構改革后,為進一步加強秦嶺保護,鞏固秦嶺生態建設成效邁出的一大步。
十大行動里不僅有《條例》規定的內容,也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是全省林業部門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一攬子”行動計劃,是“總抓手”。全省林業系統將未來嚴格保護秦嶺生態空間,建立保護有力、修復科學、管理有效的秦嶺生態空間治理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秦嶺樣本”。
秦嶺是中國頂級的生態空間,秦嶺保護事關全國生態安全大格局。陜西秦嶺面積5.82萬平方公里,生態空間占90%,林地面積占85%,森林覆蓋率69.65%,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林業部門作為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監管主體,要充分發揮先鋒隊、專業隊和主力軍作用,走在保護秦嶺的前列。
生態空間治理要協同發力
記者:林業部門作為生態保護中重要的職能機構,如何利用和保護好生態空間,讓陜西實現“淺綠”向“深綠”轉變?
黨雙忍:陜西國土空間,約70%是生態空間。陜西生態空間,包括森林、草原、濕地、荒漠,這也是全省林業系統的主戰場。根據不同工作側重,陜西生態空間治理可從“六條體系”協同發力。
一是生態保護,對生態空間實施總體保護、系統保護。特別是要扎實推進《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對新修訂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劃定的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以及生態保護紅線確定的生態功能最重要、生態環境最敏感的“永久生態空間”,實行最嚴格的保護。
二是生態恢復,恢復遭受破壞的生態系統。針對天然次生林、次生草原,通過封山育林、飛播造林、人工撫育等手段,恢復生態系統生機與活力。在陜北森林草原過渡地帶,要保持封山禁牧不動搖不松懈,積極推動國土由“淺綠色”向“深綠色”轉變。
三是生態重建,通過退耕還林、還草、還濕等手段,讓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等區域重歸生態空間。下一步,要以陜北長城嶺風沙沿線荒漠化區域、黃河流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為重點,下大力氣、長期不懈推動生態重建。
四是生態富民,要堅持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兌現生態效益補償、落實生態護林員補助等多種方式,讓居住在生態空間的群眾共享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紅利。
五是生態服務,要立足生態空間,積極發展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等生態服務業,讓城鄉居民身臨其境體驗生態空間的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
六是生態安全,這是一切生態空間治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當前生態空間依然面臨森林草原火災、林業有害生物、資源破壞流失等大敵,維護生態空間安全責任重大、任務艱巨。
各界導報 記者 李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