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靜波 攝
各界新聞網訊 1月17日,陜西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3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關注民生改善進行大會發言。省政協委員、陜西海普睿城律師事務所管委會主席趙黎明就《依法保護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建議》進行發言。
民營經濟在推動國家和地方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趙黎明表示,2018年,我省非公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6.7%。在西安高新區,95%以上是民營科技企業,對全省高新技術產業新增產值貢獻率超80%。盡管如此,民營企業仍然存在產權界定不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參與競爭不平等、強制措施與刑罰適用不平等等問題,生存和發展狀況令人擔憂。
為此,趙黎明建議,要制定《陜西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將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的措施法律化。同時要把“民營”改為“民有”;產權是平等保護的核心,只有從法律上界定企業財產所有權概念,明確產權歸屬,才能直面“國有”對應“民有”的所有制性質稱謂,消除歧視。
營造資源平等的市場環境。要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招投標等方面,取消違反公平、開放、透明的相關規則,應依法規制金融機構歧視性審批及擅自斷貸、抽貸行為,提高對民營企業信貸風險容忍度;降低資本市場門檻,拓寬股票、債券、基金、資產證券化等融資渠道。
趙黎明認為,也要依法規范適用司法強制措施,處理民營企業家涉嫌犯罪案件,要清晰甄別一般違法與刑事犯罪,特別是刑民交叉案件。嚴格區分企業與個人財產、合法與非法財產,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趙黎明建議,還需明確法律責任與懲戒機制。明確法律責任與懲戒機制是實行平等保護的法治保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文明施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對于違反平等保護的執法司法行為應依法追責,彰顯法治的權威。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