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醫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委員們關注的重點。省兩會正在召開,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采訪多位政協委員,在梳理意見建議時發現,看病就醫、互聯網+醫療健康、制定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推廣計劃等成為今年關注的熱點。
董志偉
讓互聯網之“智”
服務百姓健康之“需”
“在調研中發現,陜西省執業藥師的數量遠不夠配備標準,導致藥品零售行業‘掛證’亂象迭出,執業藥師發揮指導合理用藥和審核處方作用不明顯,給百姓購藥安全埋下隱患。”董志偉說,電子處方共享流轉平臺可實現在線復診、在線審方、慢性病管理、管制類藥品登記式購買,醫療機構處方共享等功能。加快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處方共享流轉平臺,不僅是促進我省“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具體路徑,更是對接互聯網之“智”與百姓健康之“需”的務實舉措。
董志偉建議,加強政策支持,做好省級統籌。將遠程復診費用納入醫保,建立陜西省統一的電子處方流轉平臺,整合審方服務團隊力量,優化執業藥師線上服務流程,實現7×24小時在線審方的模式,滿足群眾用藥需求和保障用藥安全,可以有效破解“掛證”亂象。建立全省基于區塊鏈安全技術的互聯網數據互通平臺,有效打通居民日常健康數據,幫助包括兒童、青少年、中老年建立永久性電子健康檔案,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壽錫凌
制定AED推廣計劃
生命瞬間“救”在身邊
根據統計,我國每年因心源性猝死死亡的人數達55萬。省政協委員、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院常務副院長壽錫凌說,相當于每分鐘就有1個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臟猝死發病率近年呈增加趨勢,遠高于其他事故死亡人數,已經成為危害我國國民生命的一大殺手。
“心臟猝死并非無法搶救,最佳搶救時間和方式是在事件發生的最初3~5分鐘進行心肺復蘇術和除顫,每延遲1分鐘其生存率就下降7%~10%,因此被稱為猝死救命的‘黃金三分鐘’。”壽錫凌說,但目前大部分“第一目擊者”缺乏基本急救技能,無法有效參與早期救治,而120急救系統平均城區內到達時間超過10分鐘。
壽錫凌呼吁,在我省建立CPR培訓體系(心肺復蘇培訓),并在全省進行推廣,提高我省公民的急救知識普及率,從而幫助挽救更多生命。“建議由政府主導,制定我省的‘AED推廣計劃’。同時在各高校開展AED志愿者招募培訓,既能在高校本身普及AED計劃,又能培養一大批合格志愿者。”
壽錫凌說,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經過專業培訓并獲得證書的志愿者(非業務工作者)急救時使用AED是合法的。但患者如果情況惡化甚至死亡,法律上未明確志愿者是否需承擔責任。“呼吁相關部門商討AED應用的法律責任問題,推動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或修訂計劃。”(記者石喻涵 謝斌 王嘉 )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