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截至目前陜西并無疑似及確診病例,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省份發現確診病例,防控形式日益嚴峻。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陜西省疾控中心進專家行了解答。
一、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種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臨床表現有哪些?
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癥狀以干咳為主,并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可無發熱。
多數患者為中輕癥,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如果出現早期臨床表現,是否意味著自己被感染了?什么情況下需要就醫?
如出現發熱、乏力、干咳表現,并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但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癥狀,且有武漢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或出現小范圍聚集性發病,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四、去醫院就醫需要注意什么?
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武漢旅行或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特別應注意的是,診療過程中應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護自己和他人。
五、公眾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1)保持手衛生。咳嗽、飯前便后、接觸或處理動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2)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所和人多集中地方,必要時請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噴嚏時使用紙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飛沫傳播。
(3)醫院就診或陪護就醫時,一定要佩戴好合適的口罩。
(4)良好安全飲食習慣,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做飯時徹底煮熟肉類和蛋類。
(5)盡量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或養殖動物。
六、什么時候佩戴口罩?
(1)去醫院看病的時候
(2)乘坐公共交通的時候
(3)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時期,需在相對密閉的或人多的空間中停留較長時間時
(4)如果在一個辦公室或者一個班級內,有同事或者同學出現感冒、肺炎的時候
(5)患者與人近距離接觸時
七、如何正確佩戴口罩?
(1)日常出行建議選用醫用外科口罩,如果要照顧或者接觸發熱咳嗽的患者建議選擇N95口罩
(2)戴口罩前應洗手,或者在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
(3)注意一次性外科口罩有里外之分,淺色面有吸濕功能,應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上方
(4)佩戴時,要將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后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
(5)要定期更換、不可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帶
(6)摘口罩的時候,盡量不要觸摸口罩的外側,摘下口罩后記得立即洗手
八、什么時候應該洗手?
(1)在咳嗽或打噴嚏后
(2)在照顧病人時
(3)在制備食品之前、期間和之后
(4)飯前和便后
(5)手臟時
(6)在處理動物或動物排泄物后
九、如何正確洗手?
當手部有可見的臟污時,使用肥皂和流動的水洗手;
當手部的臟污不可見時,使用肥皂盒清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洗手搓洗時間要在20秒以上,為了方便記憶,揉搓步驟簡單歸納為七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1)掌心對掌心,互相揉搓(2)掌心對手背,兩手交叉揉搓(3)掌心對掌心,十指交叉揉搓(4)十指彎曲緊扣,轉動揉搓(5)拇指握在掌心,轉動揉搓(6)指尖在掌心揉搓(7)清潔手腕。
十、近期去過武漢,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現臨床癥狀,是否要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檢查?
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內注意加強身體防護,關注自身身體狀態。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需要接受居家醫學觀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的隨訪。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3℃)、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臨床癥狀,請在社區醫生專業指導下及時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華商報記者 李琳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