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里,人們正欣喜地采摘草莓
□來昌榮 汪金波 文/圖
田坎邊、屋檐下,大喇叭里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知識;大棚里、基地上,四處都有處分散移苗、灌溉、除草的身影。
雨水催農忙,漢濱春來早。3月4日早上,安康市漢濱區建民辦忠誠現代農業園區馮家壩蔬菜基地,戴著口罩勞作的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采摘、挑揀、打包、運輸,一片忙碌景象。
“這幾天天氣好,得抓緊時間把種苗管護好,爭取盡快給外縣各農業園區送走。”該園區負責人、忠誠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紅一邊忙著指導工人移植菜苗,一邊介紹道。
地處月河、漢水交匯處的建民辦忠誠村,距離安康城區僅有2公里路程。2010年,作為三十多年的基層支部領頭人,劉瑞紅看到了種植蔬菜能帶領群眾致富的渠道,便把村里土地集中統一整理,建起了蔬菜種植大棚,再返租給農戶,實行種植蔬菜統一防治、統一銷售,成立了農民合作社,趟出了一條“產、供、銷”相結合的發展路子。截至2019年年底,忠誠現代農業園區所覆蓋的忠誠、馮家壩、羅家灣3個村共535戶1185人順利脫貧,人均年收入達到4500余元。
“小打小鬧不抱團發展不了。”劉瑞紅說,要想搞活經濟還得依靠科技,于是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建起了職業農民培訓學校,使農民綜合培訓成為一種長效機制。同時,為了提高蔬菜供給能力,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劉瑞紅還在縣河鎮財梁社區、洪山鎮石獅村、建民辦月壩村、茨溝佛爺巖村等地又建起了6個蔬菜基地,帶動2600余戶近1萬人通過園區務工走上脫貧致富路。
在帶領群眾致富的同時,劉瑞紅還不忘回報社會。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天瑞塬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后向建民辦、大河鎮、中原鎮、紫荊鎮、葉坪鎮、大竹園鎮、流水鎮、漢濱第三人民醫院、漢濱區道路運輸管理所、建民供電所、建民敬老院等貧困村、移民搬遷社區、疫情防控單位捐贈菜花、西蘭花、寶塔菜、青椒、白菜、土豆、蘿卜、草莓等蔬果共計40余噸,合計金額20余萬元。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