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高菊)“2019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26645.82億元,制造業完成總產值18907.2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9609.7億元,工業經濟總量從全國第18位躍升至第12位。”4月10日,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宗科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一手抓工業穩增長,一手抓新產業培育,五年來,我省工業尤其是制造業呈現出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共安排省級工業發展資金59億元,支持重點項目7000多個;培育了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38戶、省級60戶;26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入圍世界500強企業2戶、中國500強6戶、中國制造500強5戶。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實現利潤972.4億元,較2014年增長25.8%。我省提出力爭到2025年,制造業總產值達到2.5萬億元以上,規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5%以上。
近年來,全省支柱產業支撐作用蓬勃發展。我省先后培育引進了陜汽、比亞迪、法士特等一批產值過百億元的龍頭企業,2019年,汽車產業完成產值1834.43億元,較2014年增長57.5%;現代化工產業緊緊依托煤油氣資源優勢,先后建成大型煤制烯烴項目5個,建成煤制油項目10個;航空航天與高端裝備產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新舟”700飛機全面成型,長征系列火箭發動機和大推力火箭發動機取得聯試和試車成功,寶雞石油機械廠2千米—1萬2千米系列自動化鉆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大機械多用途攤鋪機創造五項世界第一。2019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完成產值4658.41億元,較2014年翻了一番。
目前,由我省籌建的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正式揭牌,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掛牌8家、籌建18家。培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0戶、“小巨人”企業9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87戶。被認定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業示范企業3戶、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平臺2個。
民營經濟煥發出嶄新活力,2019年,全省非公經濟實現增加值14070億元,較2014年增長50.9%。未來將加大“小升規”培育力度,強化縣域工業集中區承載能力。
張宗科表示,下一步,我省將堅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雙輪”驅動,加快傳統產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每年支持1000個技術改造升級項目,每年認定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20戶;到2025年,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50家、綠色園區10家。此外,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持續擴大汽車產能、大幅度提高本地配套率;重點圍繞集成電路、平板顯示、智能終端三大方向,壯大信息技術產業;引進一批合成塑料、合成橡膠等企業項目,推動“煤頭化尾”產業鏈全面發展;推動“新舟”系列支線飛機規模化發展,做大做強電力裝備、軌道交通等大型成套裝備;發展一批符合國防、高端裝備行業需求的前沿新材料;著力打造千億醫藥產業,建立健全醫用防疫物資保障體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