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婧
核心提示
在今年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漢中市政協副主席朱智勤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非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投入力度的建議》的提案。5月18日,記者了解到,我省已結合實際下發了《關于完善細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使用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全省各地在實現穩定脫貧和鞏固成果的基礎上,統籌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全力支持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
“盼星星盼月亮,這下終于不用發愁了!”5月20日,在漢中市寧強縣陽平關鎮石罐村,得知“非貧困村也將有扶貧資金支持”的消息后,村黨支部書記劉天驥連聲叫好。
據劉天驥介紹,石罐村位于寧強縣城西北,地處秦巴山區,全村305戶1134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155人。近年來,由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遲緩,眼瞅著相鄰的貧困村發展越來越好,本村村民常抱怨村干部不作為。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劉天驥說,根據之前的相關扶貧政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的受益對象主要為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石罐村被認定為非貧困村,村中的貧困戶僅能享受醫療、教育等到戶扶持政策。由于前期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投入非貧困村很少,導致非貧困村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與其他貧困村的差距較大。
2017年至2019年,九三學社中央曾多次帶隊深入漢中市寧強、略陽、佛坪等縣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在隨同調研過程中,朱智勤發現其他非貧困村也存在這個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今年省兩會上,朱智勤委員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大對非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投入力度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切實加大對非貧困村項目資金投入力度,在關注貧困村發展的同時,兼顧非貧困村,合理配置扶貧資源,同步提升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解決非貧困村貧困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
省扶貧辦積極回應委員關切。記者從省扶貧辦了解到,經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同意,今年5月6日,我省印發了《關于完善細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使用管理有關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各市縣在實現穩定脫貧和鞏固脫貧成果的基礎上,統籌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支持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用于非貧困村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涉農整合資金,可用于發展集體經濟、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項目。要聚焦貧困人口,明確帶貧減貧和利益聯結機制,做到精準使用。
“不落一戶,確保高質量全面脫貧。”讓朱智勤委員感到欣喜的是,這場“及時雨”還落實了邊緣戶幫扶政策。“邊緣戶多為收入剛過線家庭,雖不屬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屬于重點監測對象,某種程度上也屬于困難群體,脫貧基礎并不牢固,很容易因為建房、患病或上學等因素返貧。此時若能幫他們一把,比等他們真成了貧困戶再去‘扶’效果更好。”
《通知》要求,建立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按規定條件確定的邊緣戶中,具備發展產業條件和有勞動能力的,可安排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對其申請的扶貧小額信貸予以貼息,支持其參加與生產相關的經營技能培訓、勞動技能培訓,支持通過村內扶貧公益崗位安置。對帶動邊緣戶發展生產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可安排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給予產業獎補和貸款貼息支持。對帶動邊緣戶發展的農村致富帶頭人,經市級或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研究同意,可安排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給予適當獎補。
“資金活了,群眾也受益了。”朱智勤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剩余的攻堅任務都是貧中之貧、堅中之堅,他將繼續發揮政協委員作用,深入調研,積極建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