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迎來升級版,重磅舉措蘊藏新機遇,預示新方向。
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西部建設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
肩負使命、承載希望,赴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圍繞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暢談愿景、務實建言。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霍學喜
建立更加先進的制造業系統和產業體系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助理霍學喜認為,這份超萬字的《指導意見》,涉及三十六條重磅舉措,為西部大開發下一個十年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他希望條條措施能進一步落實落細。
“開放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義,《指導意見》對西部地區更高水平、更大口徑開放提出了新的指向和要求。”霍學喜說,但開放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引進來”“走出去”,盤活發展新動能,要通過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改革,營造開放的經濟發展環境。
“支持重慶、四川、陜西發揮綜合優勢,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開發開放樞紐”“支持甘肅、陜西充分發掘歷史文化優勢,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通道、節點作用”“鼓勵重慶、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指導意見》中重筆擘畫陜西發展藍圖,讓三秦兒女倍感振奮,信心滿懷。
正在奮力追趕超越的陜西如何把握先機、贏得主動?
“陜西科教資源、文化資源富集,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我們將迎來新機遇。”霍學喜說,對陜西而言,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十分重要,特別是要用創新推動創業,兼顧效率和質量,建立起更加先進的制造業系統和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為陜西及西部地區向西開放發展奠定基礎。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李香菊
更加強調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李香菊認為,近20年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迅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近年來,她持續關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情況,并從專業角度出發研究西部大開發財稅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西部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尤其要加大對南水北調水源地的生態補償。
《指導意見》在“財稅支持”部分中明確,中央財政在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各領域專項轉移支付分配中,繼續通過加大資金分配系數、提高補助標準或降低地方財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化補助,加大傾斜支持力度。
“從大開發到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更加強調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李香菊期待著兩會將有更多支持政策出臺,對沖疫情影響,釋放更多民生紅利。
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方明
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需要人才驅動
發展,首先要奠定人才之基。當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在于人才流動的不均衡性。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注意到,《指導意見》提出要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西部地區高校“雙一流”建設,著力加強適應西部地區發展需求的學科建設。
“因為長期在地方高校工作,所以我一直關注西部地區高校發展問題。”方明說,目前,地方高校特別是西部地方高校基礎設施和教學設施不足、食宿設施緊張等問題還十分突出,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辦學基本條件建設。“尤其是教育部計劃今年擴招碩士研究生18.9萬名,增幅超過20%,并明確還將繼續擴大相應招生規模,重點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傾斜,使得這些問題愈發凸顯。”
方明認為,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需要創新驅動,說到底是要人才驅動。但西部地區屬于欠發達地區,解決西部地方高校發展中設施不足和資金短缺“瓶頸”問題已是當務之急。他建議,應進一步出臺、修訂、完善相關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管理辦法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管理辦法等,在規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防范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基礎上,擴大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發行支持西部地方高校辦學基本條件建設的中央政府債券。同時,出臺相關規定,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對地方高?;巨k學條件資金的支持力度,明確地方高校專項債券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應占一定比例。
各界導報記者 滿淑涵 唐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