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們太平這紅杏,又大又紅,掰開還流淌著水水,別看我今年80歲了,一次我能吃七八個,你們看好了就來買啊!”家住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80歲的“杏奶奶”崔淑俠面對手機鏡頭,向網友直播自家的大紅杏。
直播賣紅杏,“這跟我年輕時擺攤吆喝沒啥兩樣”
崔奶奶告訴華商報記者,“這(直播)跟我年輕時擺攤吆喝沒啥兩樣。”說到網絡直播賣紅杏,崔奶奶表示看到孩子們通過網絡銷售紅杏,自小就喜歡做生意的崔奶奶自告奮勇地說,她也想試試。接地氣的語言加上崔奶奶一口吃一個紅杏,效果竟還不錯,被網友稱為“杏(陜西方言讀hèng)奶奶”。
據崔奶奶的孫子王亞樓介紹,奶奶原本在咸陽市頤養天年,紅杏豐收時節會在老家太平堡村幫忙賣紅杏、看看門、套套包裝袋,幫點小忙,奶奶直播后紅杏銷量很不錯。
為促銷杏子,他想讓更懂杏的奶奶來直播
王亞樓告訴華商報記者,他們2015年就通過網上銷售自家的紅杏。
他說自己2008年大學畢業后一直走在創業路上,2015年家鄉紅杏滯銷,不甘于父母一年來的辛勤勞作付之東流,便決定借著電商的東風,回鄉創業。“我當時在外地,聽著電話里父母的長吁短嘆卻無能為力。我知道互聯網的機遇稍縱即逝,要想果農過上好日子就要搭上農村電商這趟快車。當時的太平鎮還沒有人做這個,我覺得既然一定有人第一個吃螃蟹,那個人為什么不能是我呢?”王亞樓說,自己之后就在空港新城注冊成立了陜西自然出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他說自己之前都是通過網上店鋪銷售紅杏,后來看到很多網上帶貨的視頻。今年5月份,王亞樓決定試試直播賣貨這種新形式來促進銷售。
“我們這兒的紅杏成熟期只有20多天,這個時候的紅杏是最好吃的。奶奶長期生活在農村,她對杏子了解得比較透徹,講解方式和年輕人完全不同。”他就想讓奶奶來試試。
幽默風趣+沒有牙齒的笑容,hèng奶奶火了
沒想到,奶奶直播后意外火了,網友都說“hèng奶奶”的介紹風趣、幽默。“我們直播一般說的都是杏子肉厚特點和各種吃法等,而陜普口音的奶奶則說杏子甜中帶酸,還開玩笑說她是因為杏子好吃才嫁過來的。奶奶的介紹更接地氣,吸引了不少粉絲,一周就賣了40多箱紅杏,也帶動了不少線下銷售。”
王亞樓說:“誰說主播非得年輕漂亮,奶奶可愛的表情,幽默的語言,特別是沒有牙齒的笑容,才最真實、最質樸、最能打動人。” 華商報記者 趙臻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