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難萬難,干就不難”“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全國兩會釋放的積極政策信號為新發展蓄力添能。在6月2日召開的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上,與會委員共話抓“六穩”促“六保”,在熱烈討論中凝聚共識、傳遞信心、匯聚力量、貢獻良策。
“新冠疫情影響世界經濟格局,中央提出‘六穩’‘六保’涉及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最為重要的方方面面。”省政協常委、西北工業大學MPA教育中心主任王春萍認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要堅持“底線思維”,迅速行動起來,加快市場消費恢復,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同時,各級政府過‘苦日子”,不能停留在嘴上,要拿出管用落地的措施才行。”
王春萍說,當前陜西還應在體制機制上求突破,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力度為企業松綁,為人才松綁,增強科學精神和法制意識,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疫情給民營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與此同時,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從事輕工研究的省政協常委、民盟陜西科技大學委員會主委、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王學川在部分皮具廠了解到,由于全球疫情蔓延,企業出口訂單被迫取消,企業家帶頭開展網絡營銷,擴內銷、騰庫存、穩隊伍、尋商機。
今年高校畢業生遭遇最難就業季,為了最大限度地緩解就業壓力,教育部出臺多項措施,如研究生擴招、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擴招等。在學校分管招生工作的王學川就此建議,要根據學校辦學規模、師資力量、住宿條件等情況綜合分析,保障教育質量和水平。
“目前經濟逐漸復蘇,但企業仍承擔較大的經濟負擔。”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西安郵電大學校長范九倫建議,政府部門可出臺一系列刺激性政策,幫助企業加大人才招錄力度。
在眼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期,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牽動委員們的心。省政協常委、永航國際企業總裁梁剛表示,要在企業自身做好做強同時,持續推進扶貧項目建設,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據他介紹,目前,公司在漢中種植的元胡已達到40萬畝。下一步,還要開拓天麻項目,助力產業扶貧。
“陜西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今年再創新高,但是光講數量還遠遠不夠。”省政協常委、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董小龍建議,要加大力度培養行業“領頭羊”,不斷壯大牽引發展力量。
陜西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化遺產大省,如何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副主任李穎科建議,要豐富文化建設內容,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亮起來。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政協工作接下來怎么干?列席會議的銅川市政協主席劉印生分享了他的觀點:“聚焦高質量發展,政協要高質量履職,就要有高質量的工作思維、發展理念、委員隊伍、調查研究、落實機制、務實作風和服務水平。”他說,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精選課題、深入調研、認真分析,形成高質量調研成果。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打造高質量“人才庫”“智囊團”;提高政協機關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政協工作提質增效。
全國兩會釋放的政策機遇、發展機遇、市場機遇正在衍生,攻堅創效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正如省政協委員、陜西華鼎專業集團董事長王俊平在討論中分享的一句打油詩:“努力莫彷徨。”
(各界導報記者 滿淑涵 實習記者 張涵博 孫高菊/文 記者 杜靜波/圖)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