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韓城市、神木市科技局,各高新區(示范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若干措施》(陜辦發〔2020〕3號),推動科技人才向基層一線特別是重點扶持區域流動,現將省科技廳《關于貫徹落實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若干措施具體舉措》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落實。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及時反饋省科技廳政策處。
(聯系人:張薇,電話:029-81294907)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
2020年6月5日
陜西省科學技術廳貫徹落實
《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的若干措施》
具體舉措
一、發揮產業和科技項目集聚效應,搭建有利于科技人才干事的創業平臺
1.加大省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基層一線的支持力度。圍繞基層一線資源稟賦,建立產業技術創新鏈精準對接機制,每年在地市一級安排部署特色產業創新鏈,支持地市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2.支持基層一線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園區基地。優先支持陜南、陜北地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建立省級科技創新平臺。聯合省級相關部門,支持基層一線條件較好、具有一定規模的工業類科技園區轉型升級,支持重點扶持區域建設縣區特色科技園區。加強對基層一線省級高新區布局,推動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支持企業、高等學校、科研機構與基層一線共建農業科技園區。
3.加大對基層一線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支持。對基層一線擬納入科技型企業培育庫的企業,根據企業發展需求,直接給予科技項目支持;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后補助方式在現行標準基礎上加倍支持。對于在重點扶持區域創辦的科技型企業,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優先給予投入支持;對于在重點扶持區域落地的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加大股權直投力度。
4.探索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實施“一高校、院所一縣”結對機制,引導在陜高校、科研院所與基層一線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支持在陜高校、科研院所在基層一線建設科技創新試驗示范站,優先支持在陜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基層一線當地企業聯合承擔省科技計劃項目。引導和鼓勵西安地區實力較強的高等院校與省內西安地區以外高等院校開展校際合作,支持共建科技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
5.支持基層開展創新創業活動。適當放寬標準條件,加大對基層一線建設星創天地、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支持。鼓勵和支持各類科研人員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在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6.加大對基層基金支持。擴大陜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規模,發揮好安康市硒谷基金、漢中市綠色循環發展基金、延安市紅色筑夢科技創業投資基金等子基金作用,積極支持榆林、銅川、商洛等基層一線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
二、完善人才管理政策,暢通科技人才向基層流動渠道
7.創新科技人才為艱苦邊遠地區服務方式。加快“智匯秦科技——陜西科技PDS管服平臺”建設,按照“平臺+數據+標準”理念完善“農科114”系統功能,推廣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服務模式,支持科技人才通過互聯網遠程技術為基層一線提供公益性志愿服務或者開展兼職工作。
三、發揮人才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加強基層一線科技人才幫扶協作
8.加大基層人才培養。省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向基層一線傾斜,確保各地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新星等人才計劃評審中不落空。
9.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出臺《陜西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方案》,圍繞我省“3+X”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科技需求,搭建全省統一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推進并探索以科技特派員為代表的科技人員深入基層一線,持續提供科技支撐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人員選派模式和利益共享機制。
10.積極推動重點扶持區域與東部發達地區開展科技合作交流。積極組織重點扶持區域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參加東西部貿易洽談會、東盟博覽會等,探索推動東部發達地區通過科研協作、合作辦學等方式同重點扶持區域開展科技合作和人才智力協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