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而上市公司數量和體量,是衡量城市競爭力的重要維度,是衡量區域經濟的晴雨表。圍繞“陜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議題,省政協將于6月18日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
最近有哪些重大事件
與此次議題有關呢?
一起來回顧一下
4月22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強調,國有大型企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習近平指出,新時代陜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創造新的更大業績,邁上新的臺階。
5月20日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召開“陜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問題”專題調研情況通報會。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陜西證監局及西安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通報有關情況,與會委員、專家進行互動交流。
5月20日至22日,省政協經濟委員會就我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議題在西安、寶雞開展專題調研。
5月30日
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這份《指引》,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健全長效激勵約束機制,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目前,陜西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有25家。其中,滬市主板13家,深市主板5家,科創板1家、中小板5家、創業板1家;歷年利用資本市場累計融資990.66億元。
從管理層級看,省屬國資16家,市屬國資9家。
從注冊地看,主要位于西安19家、寶雞3家、咸陽2家及楊凌示范區1家。
從所處行業看,制造業12家、金融業3家、采礦業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各2家,其他行業6家。
近年來
我省國有企業改革措施有力、成效突出
但也存在體制欠靈活、企業欠活力等問題
看數據,說問題
數量偏少,平均規模小
難以適應全省經濟追趕超越的要求
2015年以來,全省新增12家上市公司,其中地方國企僅4家,2017年、2018年兩年全省地方國企新上市家數為零;上市后備資源明顯不足,目前27家IPO在審及輔導備案企業中僅有3家地方國有控股公司。
從資產規模來看,陜西地方國有控股公司平均總股本16.18億元、總市值109.99億元,分別為全國地方國企平均水平的95.29%、69.56%;平均總資產262.56億元、凈資產76.51億元,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5.20%、88.45%。此外,公司資產規模兩極分化嚴重,如不計入陜西煤業和西安銀行,平均總資產、凈資產僅為全國的39.64%、54.98%。
整體盈利能力較弱
缺乏核心競爭力,發展后勁不足
2019年,25家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1.24億元,平均62.45億元/家,為全國地方國企平均水平的41.99%;凈利潤186.78億元,平均7.47億元/家,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08.89%,如不計入陜西煤業,則僅為全國的42.73%。扣除非經常性因素影響,平均凈資產收益率3.41%,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8.34%。
結構不合理
未能與陜西優勢產業有效對接
陜西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大多屬于傳統行業,集中于制造業、采礦業等,與陜西國資控制的優勢資源、產業對接不充分。
2019年,25家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僅占全省地方國企同期營收總額的12.57%。
創新型、成長型和科技型公司少,發展后勁不足,且僅有科創板、創業板公司各1家,與我省綜合科技實力不匹配;陜旅集團、西部機場、陜投集團煤電板塊等優勢產業尚未進入資本市場,導致全省國有資產證券化率較低。
融資能力差,并購重組步伐緩慢
未能有效利用資本市場迅速做優做強
2016年以來,全省上市公司通過IPO、增發、配股、發行可轉債及公司債等方式融資44家次,合計融資1164.89億元,占全省上市公司歷年融資總額的46.67%。同期,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資僅有451.54億元,占比38.76%。除2019年以后新上市的3家公司外,有4家公司上市以來從未再融資,另有7家公司前次再融資時間超過5年,殼化現象嚴重。
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意識和能力有待加強,影響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
國有企業管理體制、經營機制
不能完全適應全省經濟發展需要
目前,25家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僅有2家實施了股權激勵,未能有效激發公司高管、核心員工的積極性。同時,國有企業考核機制更偏重于企業當年實現利潤和資產增值情況,對企業研發投入、技術儲備和長遠發展能力等有利于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考核指標權重不夠,導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過于注重業績考核指標、單純資產保值增值等短期利益,缺乏提升持續發展能力和發展質量的長效機制,激勵約束機制滯后。
(以上數據及資料,均來自省政協經濟委)
當前,我省經濟進入
新常態和新舊動能轉換時期
國有控股上市企業面臨著
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壓力大等問題
如何化解這些難題?
這次月度協商座談會
委員、專家和企業家們
就是要在這些方面好好議一議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