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項目1234個 目前已開工1158個
本報訊(記者 唐冰)6月29日,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掛職)、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對口幫扶陜西省工作隊領隊杭海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蘇陜扶貧協作不斷拓展深化,蘇陜扶貧協作協議和合作項目持續落地見效,協作成果更加有效地惠及了陜西省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2020年,共支持項目1234個,目前已開工1158個,總投資111.27億元,預計帶動貧困人口25.9萬人。
487家蘇企來陜投資參與扶貧
落地投資額105億元
江蘇、陜西兩省的扶貧協作已歷時24年。據杭海介紹,在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下,在蘇陜兩省的協作下,蘇陜扶貧協作不斷拓展深化。2016-2019年,江蘇省各級累計投入財政援陜資金46億多元,特別是今年新冠疫情影響背景下,省級蘇陜扶貧協作資金達到25.312億元,縣均為4520萬元,同比增加21.3%。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487家江蘇企業來陜投資參與扶貧,落地投資額105億元。兩省推動共建富丹產業園、西鄉國動產業園等10家蘇陜產業園區,引進項目39個,總投資71.5億元,累計到位資金32.2億元,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937戶5645人。
能源合作方面,蘇陜兩省簽訂了《能源合作戰略協議》,2017-2019年,陜西向江蘇累計送電44.3億千瓦時。截至目前,2020年已完成向江蘇送電14.5億千瓦時。
杭海介紹,2018年開始,三年間通過蘇陜勞務協作共幫助近1.41萬名陜西貧困勞動力赴江蘇就業,2.05萬名陜西貧困勞動力實現省內就地就近就業。2020年,兩省持續加強對接,按照“分批有序錯峰”的要求,精準統計出行需求,精心規劃出行線路,優先組織貧困勞動力赴蘇務工就業。截至目前,陜西省3851名貧困勞動力赴江蘇省轉移就業,實現陜西省內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4347人。
干部雙向掛職結對幫扶持續深化
通過采取雙向掛職、多地培訓、人才選派等方式,蘇陜推動干部人才廣泛交流,有效促進了兩省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鑒。2016年以來,陜西省先后選派1529人次黨政干部和8384人次專業技術人員赴江蘇掛職和交流學習。江蘇省先后選派293人次黨政干部、3662人次專業技術人員來陜掛職和對口幫扶。
同時,江蘇省52個經濟較強的縣(市、區)與陜西56個貧困縣(區)結對,實現了攜手奔小康結對全覆蓋,鎮、村、企各級各類結對幫扶不斷深化拓展。截至2019年底,累計實現鎮鎮結對301個、村村結對386個、企村結對180個、學校結對388所、醫院結對119家。
今年1-5月,江蘇省累計向陜西省捐款捐物1935.88萬元,捐贈口罩116.99萬只、手套1.81萬副、防護服8936套、測溫儀530臺。同時,在對口幫扶市縣工作組協調下,年產1億只口罩的康利華醫療用品公司落戶商洛市商州區,成為該市口罩產能最大的生產廠家。積極推動蘇陜扶貧項目復工復產達產,截至5月底,江蘇援建的223個扶貧車間已復工204個,復工率達到91.5%。
江蘇購買和銷售陜西貧困地區農產品達2.36億元
消費扶貧是產業扶貧的延續,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是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的直接手段。據省扶貧辦社會扶貧工作協調中心副主任余毅介紹,2019年,江蘇省各界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和產業扶貧,通過各種渠道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陜西貧困地區農產品2.36億元,幫助陜西貧困地區建設特色產業,幫助建立西瓜、草莓、龍蝦、大閘蟹、蛋鴿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出“柞水木耳”、洛南“辣上天”、富平圣唐乳業、淳化“爸爸的蘋果”、安康毛絨玩具等一批特色品牌。
“今年以來,江蘇省共直接購買和幫助銷售陜西特色產品1.9億元,對我省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余毅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蘇陜扶貧協作,積極探索買方聯盟與賣方聯盟深度合作等協作模式,建立蘇陜“消費扶貧”高效的推動機制,與江蘇方面共建貧困地區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平臺,瞄準江蘇市場,立足本地特色,組織提供好特色產品,把好檢驗檢疫等質量關,做好品牌、樹好形象,共同推進“陜貨入蘇”,實現共贏。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