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為機奪取“雙勝利”,勇立潮頭奮力譜新篇!
2020年即將過半,回望剛剛走過的這段特殊歷程,看到的是,西安經濟在變局中開新局!
工業生產提速、投資增長加快、消費逐步回暖、進出口總值增長、金融市場穩定……面對疫情考驗,西安經濟用創新和拼搏交出了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市主要經濟指標繼續改善,經濟向好恢復態勢延續。
這份成績單折射出的,是西安實體經濟做強優化、支柱產業集群逐步壯大、制造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絲路科創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為城市發展新方向;是迎接“十四運”,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快,城市競爭力和承載力大幅提升;是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速,城市活力潛力十足!
亮 點①
先進制造業 拉動西安工業經濟快速回升
在陜鼓集團工業園區的總裝車間里,一個直徑為2.4米的超大型轉子正在等待組裝。它是陜鼓集團自主研制、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全球最大AV140-18軸流壓縮機轉子,5月份剛剛成功通過高速動平衡測試。
“這個設備可以廣泛應用于遠程氣體輸送、氣體壓縮儲能等工藝流程的核心動力系統。”軸流壓縮機專業技術總監王儀田自豪地說,“疫情影響下,我們的研發能力、工業實力依然得到提升,集團也因此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帶來經營收入的增長。”
而此前的1-5月份,陜鼓作為我市先進制造業重點企業,抗疫復產兩不誤,總銷售額同比增長達146.78%,合同履約率達100%,實現逆勢增長。
疫情之下,標準集團看準的是疫情防控中對防疫物資的巨大需求,它發揮自身高端智能縫制機械制造的優勢,快速形成了全自動N95口罩機技術攻關和生產保障整體解決方案。截至6月14日,標準集團已交付N95口罩機、超聲波粘合機等防疫物資生產設備620余臺,不僅及時滿足了防疫物資生產所需,也為企業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危中尋機。上半年,陜汽、陜鼓等我市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發揮產業鏈、創新鏈的優勢作用,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助力工業經濟率先復蘇。
5月21日上午,西安市與陜汽控股簽署共建商用汽車產業集群合作框架協議,按照“龍頭帶動、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方式,擴大企業市場份額,優化政府服務保障,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政府企業同心協力、直面疫情重壓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的積極作為,由此可見。
事實上,盡管遭遇疫情考驗,我市也從未停下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腳步。上半年,我市先后出臺《市長特別獎評選表彰辦法》《支持工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制定了落實《關于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的具體措施和八大產業集群培育方案,市工信局持續開展“一月走一產業”活動……
滴水成河,全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成效顯著。1-4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累計達3.4%,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中均名列第一。1-5月,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也由1-4月下降1.4%轉為增長2.6%。在先進制造業的帶動下,全市工業經濟快速回升。
此外,1-4月,全市工業投資增長49.3%,實現五年來投資增長最高。僅市投資局、高新區、經開區通過“網絡簽約”和“跨屏”落戶,就簽約項目56個,總投資573.2億元。
如今,我市正在對先進制造業體系的25條產業鏈進行梳理,制定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完善服務鏈、保障資金鏈,做強產業生態,西安正在大步走向先進制造業強市。
亮 點②
商業航天唱響“西安之聲”構筑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梁八柱”
疫情并未影響西安航天產業發展的腳步。
4月24日,在“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的特殊日子里,西安航天基地管委會攜手108家商業航天企業及機構成立“國際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從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角度,讓人一窺西安支柱產業集群發力的壯麗畫卷。
活動現場,抗疫英雄、航天英雄的照片從西安發向太空,在衛星“瓢蟲一號”完成與地球合影并停留在太空,以此致敬中國英雄。
如今的西安正向著建設以新能源汽車和航空制造等為主的萬億級先進制造業目標加速奔跑。(資料圖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雷偉東 攝)
“我們正全力投入研發,計劃明年首發絲路衛星,未來5年至8年內,發射300余顆衛星,構建‘絲路’系列商業衛星星座。”西安航天基地工作人員充滿底氣地介紹說。因為這里已經聚集了星際榮耀、銀河航天、翎客、西安運控等30余家商業航天企業,涵蓋火箭研制和商業衛星系統、衛星測運控管理、衛星商業化應用等全產業鏈環節。
“西安的商業航天板塊,無疑已經站在了中國商業航天板塊的最前沿。”西安中科宇航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卿順自豪地說。航空航天被列為西安的支柱產業、《西安航天基地支持商業航天產業發展扶持辦法》今年發布,一系列扶持政策還將助推西安的商業航天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
不僅僅是航空航天產業。
依托三星、陜汽、西飛、西電、西部超導、楊森等龍頭企業,我市全力做強電子信息制造、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6大支柱產業,年內計劃實現規模以上先進制造業總產值3200億元以上。
依托華為、中興、鉑力特等,西安不斷做大人工智能、機器人、5G技術、增材制造、大數據與云計算等5大新興產業,年內主營業務收入預計達到350億元以上。
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等6大生產性服務業也在做大做優,年內總收入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
文化旅游產業在疫情期間抓住機遇,轉型升級……
西安“6+5+6+1”現代產業體系正在壯大成勢,讓經濟高質量發展基礎夯實再夯實。
亮 點③
新基建投資布局加速帶動產業升級 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在前不久舉行的西安市2020年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35個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投資額占開工項目投資總量的近四分之一,成為這座城市穩投資、促發展的重要支撐。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智能計算中心以及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這些新型基礎設施是西安發力建設的方向,也將使西安研發、人才、產業等優勢得以充分釋放。例如,國家北斗產業創新中心暨星基增強系統全球運營服務中心項目,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北斗應用,帶動西安北斗產業發展和高端人才聚集;高新區5G基礎設施建設系列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高新區5G網絡全面覆蓋……
今年以來,從項目集中開工到產業加快布局,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大領域在內的一大批新型基礎設施,正在西安加快建設和發展。相關區域、產業集群和企業共同激發出城市發展新活力。
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這里打造了人工智能計算創新中心,努力解決人工智能企業算力不足等問題,支撐人工智能科技研發、人才培養,助推新基建加速落地;
在陜鼓集團,這里創新開發了“能源互聯島”技術和系統方案,投資建設能源系統“九聯供”的能源互聯島全球運營中心,打造推動新基建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航天基地,這里推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若干政策,鼓勵新基建企業上市,開放新基建應用場景,設立新基建場景專項資金……今年市級重點項目調整后為453個,其中,涉及新基建項目97個,總投資5166億元,年計劃投資795億元,涵蓋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充電樁、軌道交通等領域。包括專業技術人員等在內的受訪者普遍表示,新基建的加快推進,將有效助推西安產業升級,培育發展新動能,帶動創業就業。而且,西安的新基建發展呈現出“釋放優勢”“面向全球”和“輻射效應明顯”等特征,未來將進一步發揮投資拉動作用和經濟社會價值,使西安的產業影響力、帶動力更加強勁!
亮 點④
創新模式 滿足多元化需求線上經濟助力消費市場回暖
“北京、上海、西安是助農產品銷量增幅最高的3個城市;周至的黃金水蜜桃,創上市以來單日銷售新高。”在剛剛過去的“6·18”年中大促活動中,西安盒馬做了一場直播,帶火了不少本地特產。
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抓手,西安的消費市場一直在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今年,電商經濟、線上消費、直播導購等新的模式更是紛紛發力,在促進消費升級和回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們做直播,從選貨、定主題、定贈品到調內容等都要考慮;導購做主播,已經是帶貨的一種突破和創新。”在銀泰百貨開元鐘樓店,線上的直播方式促銷已經成了不少導購的工作業務之一。導購吳佳瑋在直播間做的一場“如懿傳仿妝”,觀看量過千,點贊超過了5萬次。
最近,閻良的甜瓜在全國火了。過去的一個月,甜瓜“爆賣”18.08萬件,累計達813噸,位居天貓平臺甜瓜銷量第一位。“前些年主要是通過外出推銷,組織產銷對接的形式來推介;近幾年我們非常注重線上、電商的銷售,通過各大平臺、發展電商企業來助推銷售;從數據來看,電商銷售的額度是越來越大,效果也是越來越好。”閻良區副區長舒元華在淘寶直播間進行了一場“帶貨”后,很有感觸。
今年以來,不少新的模式不斷被嘗試,在嘗試中消費市場也得到了感知。今年1-5月,全市通過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達到201.15億元,增長33.6%。6月,微信支付最新發布的小店經濟復蘇大數據中,全國小商家交易總筆數5月環比1-2月增長5.1倍,零售、餐飲、出行等百余行當小店呈強勁復蘇勢頭,西安小商家活躍度位居全國第十;西安“夜經濟”的活躍度排名全國第四。
在消費日益復蘇的當下,我市商務部門為了進一步提振商貿行業信心,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專門制定了《2020年西安商貿業提振信心促消費穩發展活動工作方案》,全年將組織7個領域40場次典型促銷活動,帶動全市300場次以上促銷活動,西安商貿業恢復的腳步將更加輕快。
亮 點⑤
“客改貨”航班大顯身手 織密航空網 構筑國際貿易大通道
6月22日上午8時許,最新一班“客改貨”航班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起飛后,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國際保障部業務主管劉葉松了口氣。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航空客運減少,而西安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繁忙程度可一點兒都沒降低。今年1月至5月,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國際貨量同比增長40.9%,其中貨運航線貨量增速達776.2%,拉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量排名連續4次進位,自今年1月起躋身并持續位列全國第十,實現逆境突圍。這其中,“客改貨”航班發揮了重要作用。
獲悉民航總局支持貨運的利好信息,西部機場集團航空物流公司立即著手為貨物“升艙”:客機不搭載旅客,而是將客艙和貨艙全部用來裝運貨物。自4月16日首班“客改貨”航班開行以來,截至目前,進出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客改貨”航班已達210架次。
保障、協調這項業務兩個月來,劉葉總結道:“‘客改貨’能夠彌補全貨機不足的劣勢,疫情期間,保障防疫物資的運輸,提高客機利用率;復工復產后,其靈活、可定制化的優勢,進一步助推經濟復蘇。”
物流是經濟的“晴雨表”。劉葉介紹說:“從‘客改貨’航班的貨物占比就可以看出來,4月16日至5月16日期間,‘客改貨’航班大多是防疫物資,這之后,普通貨物逐漸增加,到現在普通貨物貨量占比已經達到9成。今天早上的這班主要運輸電商產品,防疫物資僅有少量,這些都是經濟逐漸復蘇的信號。”
“客改貨”航班能夠大顯身手,得益于西安越織越密的航線網絡布局。
6月7日,西安開通首條洲際第五航權貨運航線首爾—西安—洛杉磯。今年上半年,西安共開通4條全貨運航線,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達31條,其中國內16條、國際15條,通達全球11個國家及南京、廣州、杭州等30個主要樞紐城市,加上客運航線,初步形成“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
此外,西安鐵路大通道加快建設,西安港成為國家唯一的內陸港;“兩環十二輻射”“米”字形高速公路網格局,四網相聯、網網相通、覆蓋全市、輻射周邊的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城市公路、鐵路、航空樞紐功能逐漸凸顯,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不斷推進。
交通樞紐的強大,在方便人員流動的同時,使物流運輸成本更低、方式更多、選擇更靈活。隨著多式聯運的加成,西安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輻射力進一步增強,一條國際貿易大通道正在形成。
亮 點⑥
凝聚“全運”力量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發力奔跑
浐灞之濱,西安奧體中心主體育場的建設已進入全面收官階段。經中歐班列從意大利而來的專業跑道已安裝完畢,藍天白云下的體育場顯得高端大氣:這座總建筑面積達10.8萬平方米、設計觀眾席位6萬個的體育場,遠遠望去,宛若一朵白色石榴花綻放在古城……
正如亞運會之于廣州、G20峰會之于杭州、上合組織峰會之于青島、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之于廈門……全運會,正在凝聚起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磅礴力量。
宏偉、現代的地標性建筑“鋼鐵石榴花”——西安奧體中心矗立在灞河之濱。(資料圖片)(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明 攝)
作為十四運的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的3座單體建筑因其別致的造型早已走紅網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西安奧體中心體育館的智慧程度和超級技術在世界范圍內也屬領先。采用單元板塊整體吊裝,最大單板幕墻重達14噸……這是真正的超級工程。105天,用鋼量3800噸的屋蓋鋼結構封頂合龍;450名建設者,7天完成1.2萬平方米的花崗巖石材鋪貼施工……這是給力的“西安效率”。籃球場可以在48小時內轉換為1800平方米的冰場……這是國內領先的“高科技”場館。國際最先進的5G技術,以及30多項智能場館應用系統,VR觀賽,沉浸式體驗,這是國際領先的“智慧”場館……
建成后的西安奧體中心將成為西北最大的全民運動體育中心。這張“城市名片”還將在周邊形成體育健康、絲路商務、休閑商業、文化創意、生態人居五大健康產業集群,從而為西安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蓄積更多發展動力。
與此同時,籌辦全運會,給了西安補齊短板、均衡發展的絕佳契機,成為西安梳理發展思路、全面提升發展質量的新起點。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城市重點片區、加快城市綠化美化提升、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加快完善綠色交通體系、開展城鄉環境提升整治……惠民生,促發展,每一項重點工作都關乎全體市民的福祉,關乎城市承載力的提升。
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體育盛會、惠民盛會、文化盛會,建一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西安特色”的國家中心城市,西安正在發力奔跑……
(楊旭樊華 楊耀青 軒轅楊子 馮曉瑞王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