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屆政協以來,全省各級政協委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政協要求,立足本職崗位、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積極作為,有一大批政協委員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作出積極貢獻?,F對以下10位政協委員進行通報表揚:
梁剛(省政協常委,永航國際企業集團總裁)采用“公司+科研機構+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向種植貧困農戶免費發放價值80余萬元的種子、種植化肥和補貼,并成立中藥材元胡研究所,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在選地播種、病害防治、品種選育等方面對農戶進行精心指導,累計培訓農戶3萬人次,輻射帶動漢中地區元胡種植面積40余萬畝、天麻種植面積2000余畝,已使10萬貧困人口產業增收,形成了企業發展壯大、貧困群眾增收、地方政府增稅的互利多贏機制。同時,他熱心公益,向省、市慈善協會和愛心濟困協會捐款捐物10余萬元。
張勤俊(省政協委員,陜西京泰紡織化纖有限公司總經理)依托紡織公司,吸納寶雞市岐山縣及周邊縣(區)2600余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10余人,人均年收入3.8萬余元;創辦岐山縣京泰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吸納2000余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300余人,人均年收入4.8萬余元;成立岐山縣泰鳳農業專業合作社,安置岐山縣五丈原鎮及附近70余名60歲以上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年收入2.4萬元。另外,她熱心公益事業,向岐山縣五丈原鎮北星村、南星村等地捐贈健身器材,看望慰問貧困群眾,累計捐款捐物55萬余元。
謝海琴(省政協委員,榆林市謝老大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做好企業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向榆林市橫山區、佳縣等地9235名貧困家庭學生捐贈價值114萬余元的校服,吸納57名貧困群眾就業,人均年收入2.6萬余元。
劉靜(寶雞市政協委員,寶雞明德骨科醫院院長)帶領寶雞明德骨科醫院積極投身健康扶貧工作,救助治療寶雞市建檔立卡貧困骨病、骨傷患者近3000人次,累計減免醫療費近200萬元;堅持帶隊下農村開展義診活動,免費給村民送醫送藥,講解救助政策,已舉辦各類送醫下鄉、免費義診、公益講座活動600余場次,出動醫護人員近3000人次,累計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
楊躍國(渭南市白水縣政協委員,白水縣潤泉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渭南市白水縣堯禾鎮恒寨村和北塬鎮北塬村、卻才村創辦800畝蘋果示范基地,其中,流轉6戶貧困戶土地30畝,年支付貧困戶租金1.5萬元;吸納118戶貧困戶入股,累計分紅38萬余元;托管279戶貧困戶2200畝蘋果園,免費發放套袋、有機肥等農資110余萬元,貧困戶畝均年增收1000余元;安置15名貧困群眾就業,人均年收入1.5萬元,為48名貧困群眾提供短期務工,支付工資4萬余元;捐款2萬元資助5名貧困家庭學生繼續學業。
楊偉平(延安市宜川縣政協委員,宜川縣宜壺農產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出資400多萬元購買油用牡丹苗,免費發給延安市宜川縣交里鄉、英旺鄉、集義鎮等鄉鎮的480多戶農民,建成3500多畝油用牡丹園,其中,幫助202戶貧困戶建成1000余畝油用牡丹園,畝均年增收1000余元;為貧困戶提供短期就業崗位30余個,年支付工資36萬余元。
張凱華(榆林市政協委員,陜西豐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向榆林市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捐款50萬元用于產業、教育、健康扶貧,捐款30萬元在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上雷村建設光伏發電項目,帶動9戶貧困戶19人,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出資25萬元幫助藍田縣華胥鎮東鄧村、咸陽市長武縣亭口鎮宇家山村修建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捐款捐物5萬余元看望慰問貧困群眾。
王繼東(漢中市政協委員,佛坪縣陳家壩鎮繼東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在漢中市佛坪縣陳家壩鎮創辦食用菌產業示范園,流轉19戶貧困群眾700畝土地,每畝地每年租金600元;吸納47戶貧困戶入股,戶均年分紅3000元,安置15名貧困群眾就業,人均年收入3萬余元,為貧困戶提供短期就業崗位80余個;花費400余萬元收購佛坪縣20余個村集體合作社鮮香菇150萬斤,幫助他們解決滯銷難題。
王本周(安康市政協委員,安康市育英教育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創辦安康育英中等職業學校,依托教育扶貧為360名貧困家庭學生免除學費279萬余元,發放助學金271萬余元;在安康市漢濱區譚壩鎮、牛蹄鎮免費舉辦6期技能培訓班,培訓 106人并全部安置就業,人均年收入3.6萬余元;開展“送技能培訓下鄉”活動,累計培訓1641名貧困人口,讓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就業能力。
任戰洲(商洛市政協委員,商南縣東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向商洛市商南縣各界愛心濟困協會捐款200萬元用于產業、教育、健康扶貧。另外,他熱心公益事業,累計捐款捐物30余萬元。
政協陜西省委員會
2020年8月12日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