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召開衛生健康大會,發布《全面建設健康西安 打造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見稿)》
8月24日上午,西安市召開衛生健康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衛生與健康工作重要論述,研究部署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工作,為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奮力譜寫西安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強力支撐。大會發布《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西安市衛生健康事業重點項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見稿)》。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浩講話。市長李明遠主持會議。市委副書記韓松出席。副市長徐明非就《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作說明,安排部署西安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市衛健委、長安區、高新區、經開區負責同志作表態發言。
王浩指出,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衛生與健康工作重要論述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有力支撐,是補齊民生短板、增強市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迫切需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落實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理念,以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為目標,全面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全民健康素養,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健康西安。
王浩強調,要充分認識西安醫療衛生資源的基礎和優勢,堅定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的信心和決心,堅持以人為本、健康優先,堅持公益屬性、預防為主,堅持創新引領、提升品質,堅持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緊盯目標、突出重點,嚴格把控工程標準和時限要求,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工作落實,確保各項任務按期高質量完成。
王浩強調,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擴大醫療資源總量,突出專科特色,加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要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全力抓好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堅決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決防止疫情反彈,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要抓住政策機遇,大力支持重點醫院和特色專科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帶動區域醫療、預防和保健服務水平整體提升。要深化醫療醫保醫藥改革,激發衛生健康事業內在活力。要加強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補齊基層衛生人員缺口,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充分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大力發展健康產業,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推動健康產業與旅游、養老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健康新產品和服務供給。要提高市民群眾健康素養,大力實施文明餐飲推廣行動,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全民健身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王浩強調,衛生與健康事業,事關千家萬戶幸福,事關黨群干群關系,事關人民群眾健康,事關黨委政府形象,要夯實責任、狠抓落實,確保全面建設健康西安、打造高標準區域衛生健康中心各項任務落地見效。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區縣、開發區主要負責同志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區縣分管領導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職責,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履職盡責、全力支持參與衛生健康工作。要強化政策落實,主動服務、積極行動、兌現政策,不折不扣把各項支持政策落實到位。要注重協調聯動,形成政策上支持、工作上配合、信息上共享的強大合力。要做好督導考評,建立常態化、制度化的督查考核機制,千方百計破解困難問題,全力推動各項任務如期高質量完成。
李明遠要求,要增加優質醫療資源總量,堅持擴增量與提質量并重,持續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診療需求。要加快規劃建設一批新的醫療機構,推動西安市優質醫療資源合理、均衡布局。各區縣、開發區要積極對接,精準測算、科學布局醫療空間,推動群眾就醫均等化、便利化。要改善城鄉醫療結構,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著力培養基層全科醫生,建好群眾“家門口”醫院。要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多渠道強化資金保障,確保工程項目順利推進。要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提升疾控能力尤其是區縣疾控能力,嚴密組織進京國際航班分流管控工作,加強口岸管控,尤其嚴防進口物資攜帶病毒入境,完善應急機制,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戰果。
這次印發的《意見》從醫療資源配置、疾控基礎設施建設、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大健康產業發展、智慧醫療應用、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了8個方面27項具體政策措施;《三年行動方案》提出了3個方面12項具體工作,計劃到2022年全市新建三級醫院13家,新增三級醫院床位1.3萬張以上,創建國家級重點專科10個以上,建成12個專科國家區域醫療中心、16個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9個高水準科研創新與轉化平臺,區縣級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建成“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總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醫學高端人才、醫學科技創新、居民健康等重要指標在副省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處于第一方陣。
《三年行動方案》摘要
到2022年 西安三級醫院達55家
此次征求意見稿的行動目標為:
到2022年,總體醫療衛生服務水平、醫學高端人才、醫學科技創新、居民健康等重要指標在副省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處于第一方陣。全市三級醫院總數達到55家,新增三級醫院床位1.3萬張以上,創建1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縣區級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服務水平,建成“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全體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質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將西安打造成為西部領先、輻射周邊、面向全國的高質量區域衛生健康中心。
用三年時間基本實現“123”行動目標
“1”(新增床位一萬余張):實施13個醫院項目建設行動,增加優質衛生資源供給,持續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新增三級醫院床位一萬余張。
“2”(提升兩項能力):實施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改善行動,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疾病防控兩項能力顯著提升。
“3”(健全三級醫療網絡體系):實施強基創優提升行動,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街道(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備全面達標,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加強。
著力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
1.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實施健康西安戰略,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功能,落實和預留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用地。
2.增加優質衛生資源供給。西安市級相關部門和項目所在區縣(開發區)要主動服務、各負其責、全力保障,協力共建市兒童醫院經開院區、市紅會醫院高鐵新城院區、市公共衛生中心等衛生健康領域13個醫院建設項目。到2022年,落實醫療衛生用地1760.303畝、建設醫療衛生用房242.225萬平方米、新增醫療衛生床位13375張。
3.筑牢醫療機構硬件基礎。依照現代醫院建設標準,加大對手術室、供應室、配電室、信息機房、污水處理站等重點設施資金投入。鼓勵和支持醫療機構購買、引進手術機器人、3D打印等國際高端醫療裝備和先進技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病理分析、輔助診斷領域的應用。
4.推動建設區域醫療中心。到2022年,市兒童醫院、市紅會醫院等8所醫院建成兒童、骨科等1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5.加強疾控機構基礎建設。依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標準》,按轄區服務人口數量確定疾控中心建設規模。到2022年,各區縣(開發區)共完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建項目18個、改擴建項目3個。
6.補齊檢驗檢測能力短板。對照國家標準,逐步完善標準化菌毒種、生物樣本庫和菌毒種基因庫等,加快配置更新檢驗檢測設備,提升不明原因疾病和新發傳染病檢驗檢測能力。到2022年,按照P3實驗室標準建成市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提升實驗室生物安全級別;各區縣、西咸新區、高新區疾控中心具備水質檢測、食物中毒檢驗等常規檢驗檢測能力;蓮湖區、雁塔區、閻良區、鄠邑區、藍田縣各建成1個疾控區域中心實驗室。
7.加強重點學科人才培養。設立疾病控制和衛生應急培訓基地,建立常態化的培訓制度,重點培訓流行病學調查、免疫規劃、精神衛生、重大慢性病、地方病和學校衛生管理等。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設一批公共衛生重點學科,提升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應急能力。實施千人培訓、百名優秀人才鍛煉計劃,到2022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級職稱比例增加5%。
8.大力提升衛生應急能力。將衛生應急物資保障納入全市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立常態化醫療應急物資生產、保障、儲備、物流配送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儲備必要的衛生應急醫療物資。三年內各區縣、西咸新區、高新區創建成省級衛生應急規范化區縣。按照《西安市急救醫療管理條例》,加強院前急救車輛與隨車醫療設備配備。強化采供血應急保障能力,三年內全市新增獻血點22個。
9.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各區縣、西咸新區、各開發區負責解決業務用房和土地問題,合理布局基層醫療體系,打造“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確保每個鎮規劃設置1所標準化衛生院,每個街道辦事處或3萬~10萬居民區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服務覆蓋不到的,在服務人口為0.8萬~1萬的居民區規劃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合理設置村衛生室。鼓勵轄區二級(含)以下企事業單位醫院(門診部)、高校醫院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10.強化縣級醫院“龍頭”作用。通過新建、改擴建等形式建設好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引進醫療人才,做強內、外、婦、兒、傳染等基礎學科,根據縣域外轉患者需要,確定2~5個重點專科,補齊專科醫療服務短板,提升縣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長安區、閻良區、臨潼區、高陵區、鄠邑區、周至縣、藍田縣等區縣級綜合醫院設有達標的感染性疾病科,并按標準加強設施建設和人員、設備配置。到2022年,區縣級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自身建設得到強化,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能力增強;長安區、閻良區、臨潼區、高陵區、鄠邑區、周至縣、藍田縣等區縣級綜合醫院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中醫院達到二甲中醫院水平,婦幼保健院達到標準化二級婦幼保健院服務能力和水平。
11.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全市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10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2所、村衛生室42所;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6所、鎮衛生院37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村衛生室7所;106所村衛生室實現公有化。2021年,全市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1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6所、村衛生室36所;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所、鎮衛生院2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村衛生室3所;105所村衛生室實現公有化。2022年,全市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26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所、村衛生室19所;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所、鎮衛生院2所;121所村衛生室實現公有化。
12.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醫療、住院服務能力建設,配齊DR、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液分析儀、心電圖機、彩超、麻醉機、除顫儀、雙目視力篩查儀等醫療設備。進一步加強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按要求配齊基本設備。
《意見》摘要
到2022年
10個專業學科邁入國內一流行列
■到2022年,全市三級醫院達到55所,千人口床位數、執業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分別達到8.1、4.3、5.7以上,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到2022年,10個專業學科邁入國內一流行列;全市建成12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完成區縣(開發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建、改擴建項目21個,新增建筑面積16.76萬平方米。實施疾控中心能力提升計劃,加快配置更新檢驗檢測設備,5個區縣建成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
■市級建設2家達標的傳染病專科醫院,區縣級綜合醫院要有達標的感染性疾病科。
■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醫保支付政策,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
■到2022年,區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三級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縣域內就診率穩定在90%以上。
■到2022年,新建、改擴建159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18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標準,每萬人至少配備2名全科醫生。
■到2022年,新建、改擴建131所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率到達100%。
■到2022年,建成國家區域中醫(肛腸、風濕病)診療中心,培育建設省(市)級中西醫結合示范基地5個,85%的區縣中醫醫院建成3-5個市級以上特色專科,1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達到示范中醫館標準。
■到2022年,80%以上養老機構能夠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醫養結合床位占比達到30%以上。 華商報記者 肖琳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