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滿淑涵)養老護理、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文化娛樂……這些養老服務都將在小區得到滿足。記者9月11日從省民政廳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強化服務支撐、創新服務模式、滿足多元化需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正全面提速。
省民政廳數據顯示,我省省級福彩公益金已累計投入22.52億元,共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3894個。其中,城市日間照料中心960個、農村互助幸福院12132個,覆蓋了33.4%的城市社區和71.29%的行政村,11個深度貧困縣的農村互助幸福院實現全覆蓋。
2018年,西安市、寶雞市被民政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目前,我省10個設區市有8個獲得試點資格。今年漢中市、楊凌示范區被列為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寶雞市、韓城市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做法與經驗得以推廣,全省農村互助幸福院規范化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西安市“城市15分鐘養老圈”和寶雞市“互聯網+智慧養老”經驗鞏固深化,進一步提高了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質量。
為破解城市“養老難”,省民政廳提出10項具體措施,指導各市編制城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規劃,集中打造一批集養老護理、日間照料、居家養老、文化娛樂等功能于一體的養老服務綜合體,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推進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在全省101個社區持續開展“互聯網+養老”試點工作,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居家養老服務。目前,西安市、寶雞市通過“線上信息云+一鍵呼叫+線下上門服務”模式,可實時掌握居家老人健康數據、活動軌跡、定位安全等信息,讓更多老人享受“離家不離小區”的便捷服務。
“醫養融合、康護一體”模式有序發展,各地市打造健康養老產業基地,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醫院規劃建設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養老為一體的老年護理院,支持有條件的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向社區護理院轉型。同時,我省探索“政府+企業”建平臺、“公益+市場”強運營、“線下+線上”優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時間銀行”,咸陽市“時間銀行”智慧健康養老新模式已入選“2019中國改革年度案例”。
在提升農村養老服務供給水平上,我省通過建立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社會工作者和社區志愿者為骨干的“四社聯動”服務模式,依托城鄉社區建設,已將4.5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全部納入關愛服務體系中。同時,拓展“扶貧開發+養老”新思路,發揮農村互助幸福院在農村居家養老中的基礎和平臺作用,完善了日托型養老模式,并從制度、考評、資金等方面對農村互助幸福院進行規范、監管和扶持,推進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