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國“十三五”規劃首次把“健康中國”寫進五年規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五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針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加快破解醫改難題,深化醫療衛生改革,持續推進健康陜西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分級診療強基層小病不用出遠門
在渭南蒲城縣醫院,醫生郭生龍正在病房為患者查看身體。今年6月,郭生龍作為陜西省人民醫院派駐的神經內科專家,到蒲城縣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對口幫扶。剛到不久,他就帶領當地醫生開展了首例“鎖骨下動脈閉塞再通術”。而在以往,患者要做這種手術只能到大醫院去。
陜西省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副主任、蒲城縣醫院神經內科名譽主任郭生龍:“做了一些老百姓以前必須到西安才能做的比較復雜的手術,在這兒日常查房、做手術還有講課,我都會盡我所能傳幫帶,讓當地的醫生自己能完成這樣的手術。”
目前,省人民醫院已與省內16家縣級醫院組建醫聯體,派出200多名專家走進基層“傳幫帶”。
蒲城縣醫院院長薛小飛:“真正實現了強基層,過去我們的縣域就診率80%多,現在到91.6%。他們給我們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為我們今后創建三級醫院奠定了基礎。”
陜西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華:“我們的優質醫療資源已經下沉到了基層,使老百姓可以在最近的地方享受到均質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地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的尷尬局面。”
醫聯體使常見病、多發病在縣域內就可以解決,同樣在城市,以醫聯體為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成為群眾身邊的健康守護者。
西安市桃園社區居民袁敬偉:“那些小毛病沒必要上大醫院看,所以我有的時候小毛病過來看一下,還是跑社區好,離家又近。”
西安市桃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沈華:“通過分級診療,引導老百姓常見病、多發病去基層醫療機構,疑難雜病再去三級醫院。我們基層(醫護)人員就是居民健康的守護人,我們要把好第一道關。”
健康扶貧不掉隊三重保障惠民生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路上的“攔路虎”,健康扶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就著力解決這一難題。在漢中市南鄭區人民醫院,54歲的杜金秀正在進行血液透析。2017年,她被確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健康扶貧政策。治療費用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報銷后,報銷比例可達95%以上。
漢中市南鄭區患者杜金秀:“當時我思想壓力特別大,天天在醫院哭?,F在每季度就花1千多一點,思想壓力也小了,精神也好了。”
漢中市南鄭區健康扶貧辦公室主任陳坤:“為貧困人員開辟了綠色通道,公立醫院全部建成了‘一站式報銷’‘一單式結算’。通過這一系列政策之后,貧困戶的醫療費用就會大大減輕。”
十三五期間,我省衛生健康系統把健康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加大基層醫療衛生人次體系建設、落實“三重”醫療保障,全省因病致貧戶從2016年的20.2萬戶減少到目前的2.01萬戶。
組團“砍價”藥品降“身價”
在緩解看病難的同時,藥品貴也是經常受到群眾“吐槽”的問題。2017年4月起,陜西省城市公立醫院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藥品按進價賣給患者。2018年,我省牽頭山西、遼寧等14個省區組成省際聯盟,對進口抗癌藥與醫藥企業談判,進行“組團砍價”,47種藥品平均降幅11.3%。這一“談判議價”、集中采購的模式率先在全國探索出有效可行的經驗。2019年,隨著國家藥品集中采購開始,在我省越來越多的藥品降低了“身價”。
西安交大二附院藥學部主任張抗懷:“治療腫瘤的吉菲替尼兩年前是2000多元,現在降到了500多元。像老百姓常用的莫西沙星,進口的原來在70塊錢,現在降到十幾塊錢,降幅也是非常大的。這些藥都是慢性疾病用藥,患者需要長期甚至是終身服用,這類藥降價很大降低了患者負擔。”
“十三五”以來,我省圍繞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面推進分級診療、現代醫院、醫療保障、藥品供應、綜合監管建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衛生制度。把健康扶貧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全省因病致貧戶從2016年的20.2萬戶減少到目前的2.01萬戶。
“十四五”期間,我省衛生健康系統將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進一步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和重點專科建設,全面推進健康陜西建設。(宋蕊 賈舒 劉偉鋒 陳雯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