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是一項全局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立法、執法、司法、市場主體等各方合力參與和推動。近年來,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我省營商環境法治化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相繼出臺相關文件,從政策層面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政策活力在于落實。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陳曉莉提出了《創新機制,加快推進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提案。圍繞“政策如何實施實現?如何將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優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等要求落地見效?”,陳曉莉建議,應定期研究提議制定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制度,及時收集并協調解決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和意見建議,準確了解民營企業訴求,共同分析民營經濟法律問題和困難,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應組成民營企業法律服務團,開展各項法律服務活動,建立服務民營企業的長效常態機制。
針對委員提案內容,在日前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召開的提案辦理座談會上,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分別通報了提案辦理進展情況。
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麟說,為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制化營商環境,省高院制定了《金融商事糾紛證據規范指引》,發布了《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這一做法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探索建立了保護民營經濟的六項機制,即創新民營企業商事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健全司法大數據助力民營經濟發展機制、落實民營經濟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發布機制、建立民營經濟發展調研宣傳培訓機制、建立完善防范風險評估和預警聯動機制和加強全省法院與工商聯組織常態化交流溝通機制。
“就我院擬定的《關于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我們多次向相關部門征集意見,目前已進入會簽階段。”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葛迪說,根據《合作協議》,省檢察院將組建提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聯合辦公室,民營企業家可以通過聯合辦公室更加迅速、精準地反映問題、尋求司法幫助,這將有助于檢察機關第一時間發揮檢察職能。
據葛迪介紹,在依法懲治破壞民營企業復工復產等經濟犯罪方面,今年以來,我省檢察機關共受理審查經濟案件483件822人,審查起訴經濟案件715件1357人。對侵害民營企業利益的普通刑事案件,建立“綠色通道”,推行專案專辦、快訴快捕。今年全省檢察機關監督偵查機關立案39件,監督立案率70.91%,監督立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率為100%,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今年8月18日,省司法廳印發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措施,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就進一步強化服務民營經濟工作措施、提升服務民營企業能力進行安排部署。進一步拓展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服務民營企業功能,開展個性化、定制式、一攬子法律服務,建立服務民營企業長效常態機制。省司法廳副廳長李艾平表示,將積極協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強化服務民營經濟工作,完善與省工商聯建立的服務民營企業工作聯動機制,及時制定針對性工作措施,確保實現“聯系全覆蓋、對接常態化、服務專業化、保障法治化”目標。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