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劇照。資料圖片
“把一段歷史用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兼顧真實性和嚴肅性,本身就是個功夫活,這樣的歷史劇是良心劇,要支持……”
“看過《大秦賦》的前幾集,這部電視劇果然不負眾望,拍得很好,每一集的信息量都很大,看劇也不敢快進,生怕錯過關鍵性的情節……”
作為2020年央視年底大戲,電視劇《大秦賦》于12月1日登陸央視8套黃金檔熱播后,引來了觀眾的一片點贊之聲。這部由著名導演延藝執導,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實力演員主演的78集歷史題材電視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了始皇帝嬴政順應歷史潮流、帶領大秦奮力東出、掃滅六國統一天下、奠定中華文明根基的故事。
電視劇《大秦賦》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出品,西安曲江文化產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陜西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影視發展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是大秦系列史詩劇的第四部,同時也是收官之作。大秦系列史詩劇自第一部《裂變》以來,在行業內外有口皆碑,吸引了大批的粉絲。如今《大秦賦》秦風再起,帶領觀眾看歷史、觀天下。
尊重歷史 再創經典
大秦系列史詩劇在此之前已經播出三部,第一部《裂變》以“商鞅變法”切入,譜寫了秦孝公與商鞅的君臣之義,講述了強秦的崛起;第二部《縱橫》中秦惠文王攜手名士張儀,為雄霸天下鋪路;第三部《崛起》里秦昭襄王滅義渠、修長城、重創齊國、打擊趙國,使秦國雄傲中原,實現了真正的崛起。一直以來,該系列劇尊重歷史、劇情真實、演員陣容強大,有著很高的人氣。
歷經數代君王,秦國逐漸強大,天下統一之勢漸顯,大秦系列史詩劇終篇《大秦賦》的劇情就此展開。歷史上秦趙兩國著名的邯鄲之戰過后,秦國朝堂陡然出現嫡庶之爭,大富商呂不韋扶植在趙國為質的公子嬴異人上位,政亂平定。嬴異人之子嬴政在趙國邯鄲為質時忍辱負重、勤學苦練,多年后,嬴政返回秦國,逐漸顯現王者之尊……《大秦賦》延續了前三部的歷史進程,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脈絡,成功塑造了嬴政、呂不韋、李斯、趙姬等重要歷史人物,全方位呈現了嬴政從出生到掃滅六國這40年間,秦國實現一統天下這一重大歷史趨勢。
可考可證的劇情、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整部劇呈現出歷史感與莊重感,廣受好評,這與這部劇在創作上“修煉內功”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是分不開的。據悉,該劇組花費8年時間打磨劇本,在籌備拍攝過程中,劇組對史料反復考證,并聘請多位歷史學家擔任顧問,仔細考究劇中人物和歷史事件,梳理出一條以秦始皇嬴政為核心的主線,并將秦國修鄭國渠、呂不韋主持著《呂氏春秋》、荊軻刺秦王等史實和重要事件融入創作,以電視劇的表現方式讓更多的觀眾重新領略戰國時期的金戈鐵馬和秦始皇開疆拓土的豪情壯舉。
戲骨云集 完美收官
在前幾部大秦系列史詩劇中,寧靜、邢佳棟、喻恩泰、侯勇、王志飛、張博等實力派演員“坐鎮”,精湛的演技、準確的表達,讓劇情精彩呈現。此次《大秦賦》的選角也很搶眼,在演員陣容方面,堅持前三部的用人之策,啟用大量演技實力派演員還原歷史名人:張魯一飾演嬴政、段奕宏飾演呂不韋、辛柏青飾演嬴異人、鄔君梅飾演華陽夫人、李乃文飾演李斯……這些演員大多有多部代表作傍身,演技有口皆碑。
作為《大秦賦》的主角,如何詮釋嬴政這樣一位中國古代名帝,在張魯一看來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張魯一表示,這是自己真正意義上出演的第一部古裝劇,在開拍前,他查閱史書,了解人物,做了很多準備工作。“這部作品是劇組1000多人長達8個月的心血,我們作為演員,都有特別強烈的責任感,希望完成好這最后一部。”張魯一說。
在劇中飾演呂不韋的演員段奕宏,將呂不韋的沉穩老練、亦正亦邪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觀眾們紛紛評價此次呂不韋的形象被詮釋得更加立體飽滿。段奕宏坦言,這部劇的表演需要演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在人物質感的拿捏上、人物關系的處理上自己更加小心。一句臺詞能不能說,該怎么說,一定要遵循這部劇的情景,他會與團隊反復討論,力求表達精準。段奕宏要求自己對人物理解和這部劇需要傳達的精神要表達精準,他說,大秦系列史詩劇吸引他的不僅僅是前三部的創作質量與觀眾口碑,更重要的原因是這部劇的文化精神,所以每一場戲他都不敢怠慢。
“王命不可違,將士不可負,國事更不可誤。”辛柏青飾演的嬴異人為了秦國大業,見到妻兒卻不能團聚時,短短幾句臺詞將秦人的風骨演繹得淋漓盡致。鄔君梅詮釋的華陽夫人,人物層次豐富,集霸氣與心機于一身,時而狠辣,時而和藹,在政事上殺伐果斷,盡顯霸氣。在與朱珠飾演的趙姬對戲時,兩個女人之間的眼神較量,雖然沒有臺詞,但是角色的內心活動使觀眾們一目了然。
專家把關 制作精良
《大秦賦》開篇場景呈現了一場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的攻城戰,以磅礴場面迅速吸引了觀眾。超強的視覺效果,真實再現利刃兵器寒氣逼人的鋒利質感,云梯、投石車、攻城車悉數登場,真實還原了戰國時期攻城戰的樣貌。
對歷史上兵器、器皿、服飾等道具的精心制作是大秦系列史詩劇一貫的傳統。前幾部中,劇組從各地邀請相關制作專家精心繪制戰國時期所用的器皿,專門打造了精致的秦帝國服裝道具,特聘秦文化禮儀專家進行專項培訓。此次《大秦賦》的制作更是如此,劇組所有成員都秉持著精益求精的制作態度。“故事的每一個細節,都必須依據史實,在服裝道具的制作上,也是聘請了權威專家進行把關,盡力還原一個真實的戰國時代。”總制片人焦陽說。
2018年8月,籌備4年的《大秦賦》劇組遠赴廣袤遼闊的新疆,先后輾轉那拉提、賽里木湖、昌吉、烏爾禾、象山、都勻、橫店、仙居等地,2000余人的超大劇組進行了235天的艱辛拍攝,直至2019年3月才得以殺青。《大秦賦》的場景設置達1000余處,內外置景及改造面積達113000平方米。造型團隊為劇中各諸侯國、各階層不同身份的角色設計和制作服裝11000余套、盔甲4000余套。為了保障劇集的品質,曾執導過大秦系列第一部《裂變》的著名導演延藝、電影美術大師霍廷霄、造型大師陳同勛等人紛紛受邀加入其中,組成主創班底,用影視語言再次講述中華歷史故事,彰顯“大秦”美學。
據悉,該劇拍攝時,造型團隊先于劇組數月開工,僅秦國軍事盔甲甲片的機械切割就進行了幾個月的準備,嬴政一個角色的服裝多達80多套。“在場景的選擇、服化道的加工、演員的表演、具體情節的刻畫、具體人物關系的拿捏上,我們首先把歷史吃透,然后在考古實物、歷史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新,既尊重歷史,也符合當下人的審美要求。”延藝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