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上午,中共陜西省委召開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陜西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主要精神。
新的一年,陜西經濟形勢如何研判?該如何統籌兼顧穩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如何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會上,陜西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張曉光回答了記者提問。
403.32億元中央直達資金全部下達市縣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左右
張曉光介紹說,今年以來,陜西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從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免企業房租、實施援企穩崗、加大信貸支持、清欠賬款等領域采取了一大批含金量很高的措施,穩住了經濟基本盤,經濟增長逐季加速恢復。
張曉光說,403.32億元中央直達資金全部下達市縣,減稅降費650億元以上,清欠民營企業賬款107.73億元,3D打印、信息技術、航空等行業新市場主體逆勢大幅增加,全省實有市場主體達到442.17萬戶、同比增長12.14%。
今年下半年組織開展了全省重點項目觀摩活動,加大“兩新一重”等領域投資力度,新增專項債額度668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創“十三五”新高,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左右。
據張曉光介紹,新的一年,在各項利好因素的促進下,陜西將適時研究出臺新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全力推動工業穩定增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另一方面,更加注重通過改革開放、創新驅動、供給側需求側同時發力,同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搞好生態建設和污染防治,提升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突出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民生工作。
改革投資消費創新發展五大措施構建新發展格局
張曉光說,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陜西省明年將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以“兩新一重”為抓手,優化投資結構,擴大投資規模,著力破解建設資金不足的突出問題。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推廣商業新模式,大力優化消費環境,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中高端消費規模。
與此同時,陜西將緊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扭住創新第一動力不放松,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大科學裝置,爭創西安國家綜合性科學中心。強化產業技術創新,加快創新平臺開放共享,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創新生態系統。
“陜西將聚焦發展不平衡問題,拓寬區域發展新空間,加快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加緊培育西安都市圈,陜南陜北要借助關中平原城市群,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形成‘一核帶動、多極支撐、聯動發展、全域開放’格局。”張曉光說,以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為抓手,創新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城鎮空間和功能布局,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另外,陜西將圍繞“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全面落實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提高國有資產證券化率,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推進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自貿區建設,全力推進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交流,加快跨省域開放合作步伐。
張曉光介紹說,陜西以著力發展數字經濟為突破口。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數字賦能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牽引推動作用。全面樹立“數字優先”理念,堅持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方向,因勢利導、奮起直追,加快數字陜西建設。強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的集成創新。加快數字社會建設,率先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數字化。完善數字政府建設運行體制,形成協同高效的跨層級、跨地區、跨部門政府運作新模式。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