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地處黃河中游,是全國水土流失和污染嚴重的省份之一,黃河流域分布了全省80%的污染源,土壤—地下水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為‘三氮’、磷酸鹽、COD、農藥和重金屬等,污染物檢出率6%—100%,超標率10%—67%。”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兩會上的熱門話題,第二場“委員通道”剛一開場,面對記者的提問,省政協委員、省科技廳總工程師楊柳介紹了我省的水土污染情況。
對此,楊柳建議,要堅持“四管齊下”,抓好我省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首先要構建水土污染綜合治理體系,強化風險管控。”她說,應統籌“上游—中游—下游、地上—地下”協同共治,構建空—地—井立體監測網絡,研發修復技術,形成全過程、多級水土環境風險防控體。要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實施“水十條”,實施“水涵養、水治理、水管控和水景觀”四項措施,提升流域水安全。對重點污染河流,采取“控源截污、內源治理、人工調控、增加基流、提高流速、增強自凈、強化監管”等措施,推進污染治理;對于基流不足的河流,通過調水、洪水地下儲存等技術,增加生態基流量。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保障飲用水安全。
如何強化土壤—地下水污染管控和修復?楊柳認為,要落實“土十條”,加快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解決污水處理負荷率低等問題;加大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農村垃圾與污水治理水平;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化肥、農藥、殺蟲劑減量行動;提高畜禽養殖廢棄物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監察執法同樣重要。”楊柳說,要監察執法作用,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張涵博/文記者 杜靜波/圖)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