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陜西非公經濟占比先降后升,經濟發展持續恢復。全年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13389.78億元,占GDP比重51.1%。其中,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554.04億元,非公占比24.4%;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6066.75億元,非公占比53.4%;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6768.99億元,非公占比53.9%。
與五年前相比,陜西三次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皆有顯著提高。2020年,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1倍;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2倍;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是2015年的1.6倍。非公有制經濟三大產業增加值占非公經濟的比重分別由2015年的5︰51︰44發展為2020年的4.1:45.3:50.6。在非公經濟各產業規模擴大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不斷調整和優化,轉型升級態勢明顯。
近幾年,陜西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采取了積極有效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區域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和經濟基礎各不同,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差異,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存在不平衡性。
目前,陜西省內非公經濟“南高北低、西快東緩”的格局仍末打破,且短期無法改變。
全省各市(區)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前三位的分別是安康59.6%、西安53.1%和商洛53.0%,后三位的分別是延安29.0%、榆林40.9%和渭南47.7%。位次情況與五年前基本相同。(李 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