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所謂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之上,經過長期研究積累形成的,具有較高技術門檻和明確的應用場景,能代表世界科技發展最先進水平,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如“藍鯨2號”海上鉆井平臺、時速350千米的“復興號”高鐵、嫦娥四號探測器等都屬于硬科技范疇。
有感于我國硬科技發展取得的成就,為了讓更多中小學生了解硬科技、熟悉硬科技,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西安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7名同學在經過調研走訪后,撰寫了《關于運用“硬科技”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的“提案”。日前,這件“提案”已由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天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祁志峰認領,將帶到今年全國兩會。
“隨著2017年硬科技創新大會的成功舉辦,硬科技成為西安市的新名片,我也是通過硬科技大會第一次了解到這個名詞。”西安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成員徐嘉苗說,在觀看了紀錄片《大國重器》,深入了解硬科技領域成就后,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更加強烈。“硬科技成果讓人心潮澎湃,這些對學生群體很有吸引力。如果將硬科技資源與愛國主義教育融合,一定會更有利于讓同學們清晰了解到我們國家的綜合實力,增強對國家富強、民族進步的具象化認識,同時也能培養大家的科學精神。”
2019年10月,西安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7名同學開始了他們的專題調研。設置問題、制作和發放問卷,走訪科研單位、學校,采訪師生,分析數據、推出結論……在發出1000余份調查問卷、實地采訪30余人后,形成了“提案”初稿。
“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但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學生對于‘硬科技’這個名詞并沒有太多認識。”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成員包聰奕說,為此在討論撰寫提案建議部分時,大家提出加入“中小學校要把學習硬科技資源納入愛國主義教育實施規劃之中”等內容。
“西安科教資源豐富,又是‘硬科技’的提出地。提案形成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幫助,并且了解到西安市已累計孵化硬科技企業200余家,實現納稅逾1億元。”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成員李金倩說,“我們為家鄉取得的發展成就感到自豪。調研和收集資料的過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一次次修改、打磨,2020年7月,這件學生“提案”終于形成。在當年舉行的陜西省第四屆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中,這件“提案”獲得最佳提案獎,被陜西省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組委會推薦參加第七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并獲得了優秀提案、最佳調研報告、最佳提案展示團隊等獎項。
高新一中模擬政協社團成員喻錦妍說,在調研走訪、形成“提案”的過程中,自己的知識范圍有了拓展,對國家實力的認識也進一步增強,特別是從個體感知推廣開來的想法也愈發強烈。“尤其是我的社交、數據分析、思考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由此更想把自己的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行。”
“同學們貼近學習和生活,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精神難能可貴。硬科技把一個國家發展成就從概念落到了具體事物上,而‘提案’又把愛國主義教育這一宏觀課題與‘硬科技’這一具體事物結合起來,切口選擇巧妙,具有時代性、獨創性和可行性,我愿意把他們的聲音傳遞到全國兩會上。”祁志峰表示。
模擬政協活動作為一項全國性活動,如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方式之一。記者了解到,西安高新一中學生從2015年起就開始參加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由學生們撰寫的“提案”每年都交由住陜全國政協委員帶到全國兩會。其中,2016年《關于加強公共場所母嬰室建設的提案》、2020年《關于助力老年人進一步融入智能生活的提案》,均得到有關部門回復,并推動了有關政策出臺。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