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三秦大地上,一幅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幸福圖景徐徐展開……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照片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陜西,正在新時代追趕超越的征途上闊步前進。
2020年,是陜西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省上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給全省人民以巨大關懷和極大鼓舞。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我省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將牢記囑托、真抓實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全部實現脫貧
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
288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5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4.93萬戶貧困群眾搬入新居,預計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692元提高到12491元,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歷史性解決,這是陜西交出的脫貧答卷。
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義光表示,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進入了鄉村振興的新階段。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
“接下來,我們要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集中資源、重點傾斜,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要實現鞏固脫貧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繼續統籌做好資金使用,實現基礎薄弱非貧困村的同步發展,真正為農村老百姓造福。”張義光說。
當好秦嶺衛士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天更藍了、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過去的一年,陜西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河流優良水質優于國考指標20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超過45%,綠色版圖由“淺綠”向“深綠”漸進。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我省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精心編制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強化生態紅線監管,深化“五亂”等突出問題整治,實現169個礦權、40座小水電退出。
“保護秦嶺祖脈,守護黃河母親,當好生態衛士,皆是‘國之大者’,是我們的政治責任。”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廣播電視臺播音部主任孫維說,“秦嶺滋養中華文明綿延不斷、源遠流長,建設秦嶺北麓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是秦嶺國家公園的有益補充,將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經典范例。”
孫維表示,希望從國家層面設立秦嶺北麓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與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同步推進,構建秦嶺、黃河流域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體系,實現秦嶺北麓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全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改革發展護航
法治建設成效明顯
改革引領、開放帶動。2020年,我省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中邁出堅實步伐。去年以來,我省優化營商環境,省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2.1%,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步伐加快……
在全國政協委員、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鞏富文看來,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法治建設的保障。他表示,將繼續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履職實踐、本職工作結合起來,樹立“四個第一線”意識,展現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之年。我建議,積極動員并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知識產權治理體系,推動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不斷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水平,確保改革發展行穩致遠。”鞏富文說。
記者 雷魏添 劉曌瓊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