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王秋菊正在為環衛工人義務理發 實習記者 張璐 攝
□ 實習記者 張璐
“快坐,您想理個什么發型?修一下還是剪短?”身穿“陜西慈善”紅馬甲的志愿者王秋菊耐心地詢問身邊的環衛工人。
3月5日,省慈善協會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聯合閻良區共青團、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閻良駐地部隊等單位,開展學習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雖然活動9點才開始,但大家都特別積極,不到8點就全到了。”活動現場,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隊長趙冰笑著向記者介紹情況。
王秋菊是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的隊員,今年已是她連續第三年在學雷鋒日為環衛工人義務理發了。平日里,王秋菊自己經營著一家理發店,閑暇時間經常為當地環衛工人和70歲以上老人免費理發。問及多年堅持公益的初衷,王秋菊一邊剪發一邊笑呵呵地說“:幫助他人,快樂自己。”
與王秋菊不同,隊員張宏利是第一次參加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我也經營著一家理發店,店門口每天都有環衛工人在辛勤勞動,看著他們起早貪黑的也非常不容易,就想著幫他們免費理發,為他們做點事情。”張宏利邊說話邊熟練地操作著,不一會兒,一個利落“圓寸”就完成了。
活動現場,十多張椅子一字排開,會理發的隊員理發,不會理發的隊員就拿起掃帚簸箕,清理地上的碎發。前一天才加入服務隊的“夫妻檔”吳沐勇夫婦正幫著掃地、搬凳子,忙得不亦樂乎。
吳沐勇今年80歲,妻子劉軍73歲。當夫妻倆了解到閻良有這么一支公益團隊后,便主動要求加入。但吳沐勇夫妻二人均超過了省慈善協會招募志愿者規定的年齡范圍,因二人執意加入,后經“特別批準”,老兩口終于趕在學雷鋒日前一天成功加入志愿者服務隊。
“在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中,雖然我們老兩口的年齡是最大的,但志愿者不分年齡大小,只要有愛心、愿意奉獻,就可以成為志愿者。在這里我們奉獻了,就感到無比快樂!”這是吳沐勇夫婦的共同心聲。
省慈善協會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成立于2012年9月,由6支分隊組成,現有志愿者近1000人。多年來,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先后發起了為汶川、雅安、魯甸、玉樹賑災捐款捐物活動,為白血病患者、尿毒癥患者募捐活動,關愛烈士沈星系列活動,為留守和殘疾兒童慶六一、資助貧困高考生圓夢等公益活動400多場次,幫助困難群眾6300余人,累計捐贈善款近百萬元。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先后被省慈善協會授予優秀團隊、守護大秦嶺先鋒隊等榮譽稱號,隊長趙冰也先后榮獲省慈善協會“金星志愿者”和“三秦善星”榮譽稱號。
此次活動中,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不僅為當地環衛工人義務理發,還為城區70歲以上老人義務理發,并向環衛工人發放了價值近萬元的防疫大禮包。
省慈善協會志愿者分會副總隊長趙淑湖表示,省慈善協會航空愛心公益志愿者服務隊秉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雷鋒為榜樣,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立足新時代、展現新作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已成為“航空城”文明風尚的一道亮麗風景。
《各界導報》2021年03月09日 第4857期第0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