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科教大省陜西擁有豐富的院校科研資源,創新能力強。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有機融合,陜西加快科技平臺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這幾天,西安的技術經理人團隊正幫著長安大學和一些能源企業做對接。長安大學科研團隊新研發的綜合遙感技術,將有助于企業提早發現地質災害、礦區沉陷等危險。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
落實總書記要求,陜西瞄準產業鏈、創新鏈,補短板、鍛長板。在調研中,科技部門發現,陜西擁有100多所高等院校、1300多家科研機構、2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強,卻存在著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率不高、與市場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如何補上短板,并圍繞創新鏈更好地布局產業鏈?當地推出“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成果轉化”服務模式。
2020年,陜西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758.95億元,全國排名第六。其中,本地轉化率大幅提升,實現技術合同額631.34億元,較2019年增長43.88%。
同時,陜西還布局建設一批技術研發平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通產業鏈上的薄弱環節和技術瓶頸。前不久,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總平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在西安啟動建設。在平臺中,企業和科研院所將能夠共享科研設施、知識產權,共建產業集群,進一步挖掘釋放創新潛能。
“十四五”時期,陜西將以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點為抓手,深化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發展,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打造創新型省份,并在產學研用協同、成果轉化、投融資等方面加強政策集成和制度創新,構建富有陜西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