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貫徹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的過程中,西安航天基地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擴大開放為突破,以生態環境改善為前提,以“十個航天”建設為路徑,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力求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生態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穩定,加快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建設步伐。2021年,西安航天基地圍繞“十個航天”主題發布了全年的發展規劃,讓大家看到全國唯一以航天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的決心與信心。
補強產業鏈創新鏈 拓展航天產業藍海
西安航天基地自成立至今,緊扣航天高技術引領高端產業發展的核心思路,形成國家航天、商業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等面向太空、面向未來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此次發展規劃主題為“鳳棲南塬、鷹起航天”,以“科創航天”“產業航天”“品質航天”“時尚航天”“健康航天”“教育航天”“文旅航天”“暢行航天”“水興航天”“綠滿航天”為關鍵詞,將產業發展和宜居城市相結合,創造出一個以人為本,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根本目的的城市新區。這一規劃的提出,與國家提出的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可謂十分契合。
隨著新工業革命的發展,全球科創城市網絡正在逐漸形成,城市之間的競爭取決于產業續航力和科技創新力。因此,航天基地的“十個航天”規劃中,將科創與產業放在發展首位,目的就是立足區域內的航天產業優勢,整合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產業等齊頭并進,形成“3+3+2”的產業發展態勢。
按照航天基地的規劃,到2025年,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將從2020年的220家達到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500家達到1200家,省級及以上研發平臺、雙創載體從2020年的12家達到50家。同時計劃建設占地約1200畝的12個科技產業園區,通過優質的營商環境和過硬的招商政策,加速優質產業和人才聚集,形成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3大支柱產業,人工智能、大數據、衛星應用3大新興產業,研發設計、軟件及信息服務2大生產性服務業的“3+3+2”現代產業體系。
航天技術作為綜合集成技術,能夠帶動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材料、能源等產業發展。目前航天基地已經聚集了10個“國家隊”和40多家商業航天企業,還有包括隆基股份在內的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全產業鏈光伏制造商,已經形成較強的行業虹吸效應。按照行業預測,未來10年火箭發射市場規模約1萬億美元,全球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約4萬億美元。而光伏產業鏈方面,按照國際能源署發布的預測,到2050年,光伏發電占比從2%上升到22%,全球裝機容量從627GW上升至8000GW。基于這樣的技術與市場藍海需求,航天基地提出的產業補鏈延鏈強鏈規劃,將吸引商業航天以及光伏產業相關企業不斷聚集靠攏,這與中央提出的產業下沉、一體化發展、新基建再進行緊密結合,必將形成帶動新的投資和消費,從而為城市發展形成新的能量級。
建設品質航天 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動力
在城市發展中,有一句話叫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這些風景資源不僅僅是中心城市的后花園,更是未來創新經濟發展的集聚區。為了促進人、城、產的聯動發展,航天基地在空間發展中提出了“北優、南閑、西提、東融、中強、全域補短板”的規劃,將生活的美好延伸至了區域的方方面面,為城市生活百態增添了無限可能。
北優方面,將開發高品質社區,打造西安城南宜居新標桿。南閑則在南部塬邊區域,實施臺塬地質災害治理、綠色廊道和商業休閑街區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空間。西提則是在與長安接壤的西部片區,對起步區的城中村和老舊小區進行城市更新和綜合整治,傳承城市文脈,以繡花功夫推動城市形態蝶變,實現宜居品質的跨越式提升。東融則是在二期拓展區依托航天六院、隆基等龍頭企業,建設航天未來城、隆基科學城,打造全球航天體驗中心、全球光伏體驗中心;依托地鐵站TOD開發,打造CBD和高品質居住區;依托大面積基本農田,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打造綠色本底;依托村莊建設用地打造產業小鎮,豐滿航天產業羽翼。中強則是提升東長安街軸線的產業聚集功能,打造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產業帶,構建航天城的中央活力城脊。全域補短板則是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思路進行精準出讓,彌補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建設質量,打造產、城、人、文協同發展的創新示范區。
在這一規劃基礎上,航天基地在“十四五”期間還將按照“分類型,定標準,補短板,塑品質”的總體思路,對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品質提升的各要素進行系統梳理整合,歸納9大類別,定制56項標準,實施“十大工程”,促進新舊城區協同發展,全方位提升設施品質,讓城市空間變得更豐富、更現代、更溫暖;新增140萬平方米商業商務載體,80萬平方米的高品質寫字樓23棟,新建商業基礎設施35萬平方米,增加1個城市級綜合體、2個區域級商業中心等,重點實施商務、商業、商服“三個倍增”計劃,通過“時尚形象、時尚消費、時尚體驗”三個方面重塑“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城市內涵,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帶動經濟內循環;實施“三級醫療”體系全覆蓋和便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基本建成西安健康城市先行示范區和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健康城;通過中小學“三個倍增”工程、名師名校長引進工程、智慧教育全覆蓋工程,努力打造教育強區;重點實施路網建設、停車設施供給、公交體系提升三大工程,建設“暢行航天”,努力打造便捷之城;實施供水擴容、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三大工程”,到2025年,實現日供水40萬方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30%,基本建成大西安新型水循環經濟示范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十個航天”規劃中,將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提到了尤為重要的位置,計劃通過新建主題公園6個、口袋公園23個,新增綠地面積196萬平方米,改造提升62萬平方米,使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6%,真正做到“綠滿航天”。
據了解,在2021-2022年的工作中,航天基地將遵循“破硬增綠漂移進林,見縫插綠增大綠量,加密厚綠添色增彩”思路,新建道路綠化21公里10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41公里60萬平方米。在用地紅線范圍內寬10米以上的人行道綠化帶后排全部建設帶狀和口袋公園,建設集植物群落、透水混凝土步道、園林小品、健身步道、基礎亮化等于一體的綠色空間。將帶狀和口袋公園由9個增加到32個,綠化面積由4萬平方米增加到16萬平方米。主題公園建設突出“城園相融”。打造森林景觀,突出運動主題,新建共計增綠50萬平方米的主題公園6個,將公園總數由4個增加到10個,真正做到讓生態環境成為最大的民生福祉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在這樣一系列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的“組合拳”下,航天基地不但能讓工作、生活于此的人們在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生活便利的都市圈感受宜居宜業的世界一流航天新城魅力,也繪就出一幅活力航天新畫卷。 (陳嵐)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