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市閻良區廣攬四方英才,全力打造“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振興產業”的鄉村振興新模式。以返鄉企業家譚海軍打造的“民盟小院”為活動陣地,成立返鄉創業聯盟,出臺《關于鼓勵人才返鄉創業的若干措施》,提供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支持,引導返鄉人才發揮作用,帶動經濟發展;搭建人才服務基層平臺,發揮人才幫帶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傾力支持家鄉發展
譚海軍,西安市閻良區人,西安力拓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主要從事一類醫療器械醫用敷料的生產與銷售??蛻羧后w主要包括從事中藥外用貼劑生產的廠家和有中藥貼劑生產的醫院制劑室。多年來,公司秉承“客戶至上、質量第一”的原則,內抓管理,外擴市場,業務量穩步提升,在行業獲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屬閻良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在重視經濟效益的同時,譚海軍也不忘積極回報社會。2014年,為響應閻良區委、區政府“鄉賢助力家鄉發展”號召,他積極回鄉創業發展,并將公司生產基地整體搬遷到自己的家鄉——閻良區關山街道水寨村,其目的就是解決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為了盡可能多地安置當地群眾就業,譚海軍放棄了引進效率更高、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新設備的打算。公司現有在職員工54人,其中80%都是本地的留守婦女,這樣做可以讓她們不必離土離鄉就能實現家門口就業,不但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還能有時間照顧家庭。
2017年,譚海軍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一線,以產業扶貧、用工扶貧、資金幫扶等形式幫扶8戶貧困戶,讓他們實實在在得實惠,切實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企業的幫扶工作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群眾的認可,被市區街辦三級評為脫貧攻堅先進企業。
在助力脫貧攻堅的同時,2018年底,譚海軍領辦企業黨支部和水寨村黨支部以“黨建引領 村企共建”為模式,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先后出資300余萬元,參與村組道路建設,進行村容村貌整治和垃圾處理等,大大改善了水寨村的人居環境。
共畫發展同心圓
“鄉賢人才”在社會治理中具有獨特價值,他們既熟悉本地鄉情民意,又了解社會發展趨勢,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譚海軍作為閻良區鄉賢人才庫成員,多年來為家鄉發展費盡心力。
在閻良區28萬人口中,山東移民籍人口占了6萬,譚海軍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閻良區把開展鄉賢回歸行動作為吸引人才的突破口,出臺了《關于做好鄉賢回歸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了區級、街道、村(社區)三級鄉賢人才庫,通過發放鄉賢人才聘書、開展講座交流、征集意見建議等形式,引導鄉賢積極參與家鄉建設。
今年春節期間,閻良區借鄉賢返鄉探親會友的契機,通過座談、走訪等形式,征求鄉賢對家鄉發展的意見建議,鼓勵引導鄉賢參與到家鄉建設中來。譚海軍在走訪本村在外創業人員時,獲得了許多好的建議,不但豐富了自己的發展思路,也更加堅定了助力家鄉發展的信心。譚海軍說,是鄉親們迫切希望鄉村發展好的愿望一直激勵著他前行。而這次走訪也有意外收獲,一位在外創業的鄉黨明確表示要在適當時機為家鄉捐款,做一些有實際意義的事。
更令譚海軍難忘的是,一位會木匠手藝的蘇姓鄉黨,愿為村上的傳統手工業發展做些事情。當問及緣由,蘇師傅簡單而質樸的一句“我也想為村莊發展盡一份力”,深深打動了譚海軍,讓他心里暖暖的。
用情用力助力鄉村振興
在譚海軍帶領下,水寨村在村企合作的模式基礎上探索出新的發展思路,即以中醫藥文化、山東移民文化為基礎,發展村集體經濟,建設了中藥材粗加工及產業轉化區,以極富移民文化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家庭作坊為抓手,打造一個集觀光、研學、康養、保健服務、鄉村旅游于一體的“南寨古村”。
實施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系統性工程,必須要有久久為功的心態,既要盡心盡力,又要全力而為;不但要扎根鄉土,更要不怕苦,苦干、實干加巧干方得成功。譚海軍認為,要做好水寨村的鄉村振興工作,必須解決好怎么干、誰來干、誰受益這三個問題。
在怎么干的問題上,譚海軍認為,必須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道路,壯大一產,接二連三。鄉村旅游、鄉村服務業必須以一二產業發展為依托,而且在二產選擇上必須以傳統手工業為主,這樣才有別于現代工業品,體現差異化,才有市場和需求,也能安置更多勞動力就業。
在誰來干的問題上,譚海軍認為,必須要有既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又會經營的帶頭人,積極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共同參與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必須打造鄉村發
展的內生動力,而生發內生動力的關鍵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只有依靠黨組織發動群眾,協調各方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才是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的關鍵所在。
在誰受益的問題上,譚海軍認為,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只有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團結和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鄉村振興,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制度優越性。而如何保障全體村民共同富裕,又要體現效率,出路是制度保障,而“三變改革”中成立的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就是很好的嘗試和探索。
在譚海軍看來,要實現水寨村的宏偉藍圖,必須統一思想,以各種活動為抓手,積極宣傳,擴大影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盤活村莊閑置資源,以村民小額入股形式,盤活村民存量資本,激活村民自主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結合企業自身稟賦和水寨村實際,依托中醫藥文化和移民文化,打造水寨村獨特的文化IP,先創造發展條件,打造發展模式,然后招商引資,吸納資本助力發展,是謂筑巢引鳳也。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譚海軍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以行業優勢、社會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為藍本的水寨村產業發展藍圖已經繪就。這不僅是全村人的夢想,也是譚海軍將來為之奮斗的目標,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奮斗和拼搏,終將有一天,這幅美景將變成現實。
熱點問答
記者:鄉村振興產業布局方面有什么新進展?
譚海軍:目前,我們主要精力都放在打造先行條件上,招商引資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已經成立農業發展公司,項目報告書也已完成,正通過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與政府主管各部門溝建申請立項。
記者:在鄉村發展引才、引智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譚海軍:我們正在積極引導本村鄉賢和在外務工人員返鄉或為家鄉建設多出主意,多作貢獻。目前,由鄉賢出資、本村村民義務出工為留守老人提供休閑活動場所的鄉賢亭已建成使用。
今年植樹節,承辦了閻良區統戰系統“助力鄉村振興,共植同心林”活動,為水寨村打造了一片20畝的生態林。其次積極建設民盟鄉村振興小院(民盟小院),目的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積極探索城鄉要素流動的路徑和平臺。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