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將于2021年9月15日至9月27日在陜西省舉行。這是全運會首次走進我國中西部地區。
6月7日,陜西省舉辦十四運會倒計時100天活動。十四運會和特殘奧會的火炬、獎杯、獎牌、頒獎禮儀服裝長什么樣?一起來看看吧!
旗幟——十四運和殘特奧會火炬
火炬設計方案取象于飄揚的紅旗,取名“旗幟”,寓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和國家在各方面取得輝煌的成就。火炬上部分設計層次豐富、具有張力、動感十足,分層采用金色包邊。出火口設計靈感源于山丹丹花,具有濃郁的陜西地域文化特點。正面同時出現兩個會徽,意為“兩個全運 同樣精彩”。手柄部分采用白色,對比強烈,非常醒目,手柄部背面有火炬傳遞標識--圣火飛揚。
圓夢——十四運和殘特奧會火種燈
火種燈造型靈感來自于中國傳統燈籠,通體形態規整飽滿,象征著吉祥美好、團聚合美之意。
火種燈頂部提手處采用陜西關中草編這一非遺技藝,體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工藝的巧妙結合。燈身由十四根骨架支撐,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
圣火飛揚——火炬傳遞標識
火炬傳遞標志設計將運動跑道、紅色飄帶和手持火炬奔跑的人形進行組合,整體造型呈三角形構圖,極富動感。五條跑道塑造出延安寶塔的特征,向右飄動幻化出奔跑的人形,體現出韻律美感,意向了傳遞的屬性。手持火炬奔跑人形點出火炬傳遞的主題,表現出全國人民萬眾一心,辦精彩十四運、共筑中國夢的激情和信心。
標志以表象火焰的紅橙色為主色調,紅色象征了全國人民對火炬傳遞活動以及辦精彩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熱的心情。橙色傳遞出安康、幸福、快樂的情感內涵。
繁榮——十四運和殘特奧會采火棒
采火棒運用仿生設計方法,造型靈感源于紅百合花的綻放姿態,六朵花瓣呈三角形態,內傾上揚,擁簇金色柱芯交織環繞,采火口處的六個節點向外延展,伸出六條金色花蕊,展現出紅百合花緩緩盛開之勢,棒身下方握柄處運用天青色,與上部分的紅色形成鮮明對比,輕盈明快,充滿活力。
曙光——十四運和殘特奧會圣火盆
圣火盆外觀上跟旗幟火炬的設計語言相統一,整體運了簡約現代的造型風格,最終以抽象的幾何曲線來表現。主體色選用銀色與紅色表達熱烈、喜慶的氛圍, 也與燃起的熊熊圣火相照映。以「曙光」命名,取“勝利之意”,既呼應圣火盆的開啟盛典的功能,更表達了對祖國美好的祝愿!
十四運會獎牌
獎牌設計正面用會徽作為主元素,周圍環繞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中英文標準字。獎牌背面運用浮雕工藝將秦嶺四寶吉祥物形象與秦嶺山脈結合,背面最上方環繞了主題口號“全民全運,同心同行”字樣。綬帶圖樣采用核心輔助圖形,色彩配合獎牌顏色分別選取了標準色中的三段。連接獎牌與綬帶的卡扣設計提取了國寶文物和尊上“中國”紋樣。整體設計簡約、大氣莊重,體現出全運會辦賽理念和陜西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匯聚——十四運會獎杯
獎杯的造型設計源于絲路精神,在設計語言中以三條起伏、層疊的絲綢作為原形,通過對其形態的自然彎曲,形成三個“S”形的樣式。獎杯頂部飄灑的絲綢與底部環繞聚合的形態傳達出“開放包容”的理念。同時獎杯的整體形態運用波濤起伏的黃河水與連綿不斷的秦嶺山的曲線意向,象征自然和平,寓意自強不息、追趕超越的體育精神。
“青山綠水”—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儀服裝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在華夏民族的基因里也注入了秦嶺精神。禮儀服裝方案融匯秦嶺精神,設計靈感來源于秦嶺的青山綠水。設計中吸取唐代畫家李思訓游歷秦嶺,師法自然,以山嶺入畫,呈現出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盛唐氣象及博大的家國情懷,意欲表現秦嶺山巒疊翠,金碧青綠的和諧生態。
該服裝以體現金碧山水的綠色為主色調,款式中西合璧,對傳統旗袍的創新演繹,將玉文化貫穿設計,君子比德于玉,寓意運動員守德誠信,金碧的山嶺映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寓意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小立領與開叉的設計更顯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段與恬靜的氣質,采用玉質紐扣,裝飾于中式立領間,玉質發簪橫貫發髻,寓意守正莊嚴。設計外搭披肩,整體服裝更加端莊柔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