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 08:48:05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實習記者 白瑤
智慧社區、智慧停車、智慧物流、智慧交通……自2012年我國正式啟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以來,全國掀起建設智慧城市熱潮,有越來越多智慧化應用融入現代生活,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化精細化,百姓生活更加便捷。
對標東南沿海先進地區智慧城市建設,我省如何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讓百姓享受到“滿格的幸福”?今年省兩會,省政協委員胡興民提交了《關于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建議》的提案,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要從打造‘城市智慧大腦’、建強隊伍、強化資金保障、打通數據壁壘等方面提質加速。”胡興民建議,要因地制宜部署契合區域發展的智慧城管、市政、應急、監管等應用,加快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投融資模式,發揮政府投入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高效整合各部門數據資源,實現數據互通共享。
近年來,我省陸續出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和建設標準規范要求,逐步搭起智慧城市建設的“骨架”。
2018年,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智慧城市建設目標、原則、總體架構和重點任務,我省智慧城市建設由此步入規范化軌道。
2019年,《陜西省新型智慧城市評價辦法》印發,從智慧城市建設基礎支撐能力、智慧應用程度、產業發展水平、市民體驗效果、工作推進情況等方面進一步細化評價指標,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應用開發。
2020年,我省完成首次各地市智慧城市建設評價,并開展了城市綜合服務管理平臺聯網工作。目前,全省10個設區市數字化管理平臺已全部與國家平臺聯網。
記者了解到,寶雞市新型智慧城市“三中心一平臺”、西安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紅專南路智慧社區等已躋身全國智慧城市典型解決方案和地區實踐優秀案例。
優秀案例會帶來怎樣的“智慧”體驗?8月13日,記者來到西安市雁塔區紅專南路社區,看到小區出入口均裝有人臉識別監控系統,居民只需“刷臉”就能“秒進”小區。“除小區大門,院內每棟住宅樓也能通過人臉識別進出。”紅專南路社區黨委書記閆中華告訴記者,人臉識別監控系統還具有呼叫房號、掃碼開門、手機APP開門等功能,極大方便了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除“智慧”門禁設施,紅專南路社區消防、燃氣、煙感設備、監控探頭等也全部接入了智慧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系統,各種傳感器通過物聯網進行實時自檢,任何環節發生故障,系統都會準確提示物業人員進行干預。
隨著AI、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飛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智能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作為一名“老陜”,胡興民在對我省智慧城市建設進行深入調研后認為,應加快各類創新應用的開發部署,設立專門賬戶,做好智慧城市建設資金保障,推進部門間資源整合與共享,實現城市運行管理集中可視化。
胡興民的提案受到承辦單位省住建廳、省工信廳高度重視,兩部門派專人就提案辦理情況多次征詢他的意見建議。
省住建廳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督促各地按照“邊建設、邊完善”“先聯網、后提升”的工作要求,加快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建設落地實施。同時,規范各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應用體系、數據體系、基礎環境和管理體系建設,實現平臺無縫對接、數據共享、信息互用、平穩運行。
“十四五”期間,省住建廳還將積極爭取財政資金專項支持,圍繞智慧城市管理目標任務,進一步推進智慧城市管理工作。
如何進一步做好相關評價工作?省工信廳大數據產業處副處長杜瑋介紹,我省現行智慧城市評價辦法由兩部分指標組成,即工作推進情況評價指標、智慧城市評價指標,共包含14項一級指標、32項二級指標。該評價辦法采用百分制,其中,工作推進情況評價占40分,智慧城市評價占60分。“接下來,省工信廳將深入開展各地市智慧城市評價工作,通過評價打分的方式,倒逼各地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步伐。”
省工信廳表示,將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指南》《新型智慧城市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技術規范》《新型智慧城市體系架構和總體要求》等編制印發,從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支撐服務、創新應用等方面,不斷健全我省智慧城市建設技術標準體系。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