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白瑤)9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解讀陜西省《關于加強節約集約用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省建設用地畝均GDP由“十三五”末的18.8萬元/畝提高到23.7萬元/畝。
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董普選介紹,當前,我省土地利用整體水平還不高,畝均產值偏低,利用結構不優,節約集約意識不強,一些地方仍然熱衷于外延擴張、粗放利用,重批輕管、重新增輕存量的思想認識尚未完全扭轉。為切實解決土地開發利用問題,《意見》從總體要求、嚴格規劃計劃管控、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優化土地要素配置、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等6個部分,對我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作出安排部署。
在嚴格規劃計劃管控上,要將節約集約用地理念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實施全過程,提出建設用地資源向城市化地區特別是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傾斜,計劃指標優先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高的區域及畝均效益好的項目傾斜,并提出重點依托省級以上開發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等,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產業項目在工業產業區塊內集中布局,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同時,通過嚴格項目準入管理、推進立體綜合開發、推廣節地技術模式等手段,不斷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在優化土地要素配置上,推行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探索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供地方式,開展工業用地“標準地”供應試點,建立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機制,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
為積極盤活存量土地,《意見》指出,要著眼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處置閑置土地,加大“凈地”出讓力度,編制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加快土地二級市場建設,制定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實施細則,搭建城鄉統一的交易平臺,提高存量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土地要素順暢流通,確保到2022年底,我省土地供應全面進入良性循環狀態。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