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全國第十一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八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全運會首次走進我國中西部地區,也是全運會和殘特奧會首次同年同地舉辦。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時指出:“第十四屆全運會將在陜西舉辦,要做好籌辦工作,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這為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的籌辦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把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辦成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是黨和國家賦予陜西的神圣使命,更是陜西的莊嚴承諾。陜西把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重要論述與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統籌安排、系統謀劃,下大氣力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大力實施惠民工程,充分釋放全運會的綜合效益,有力推動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讓三秦人民共享全運會紅利。
一、讓一場體育盛會助推“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體育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個重要目標。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把群眾體育納入全運會,組織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有利于更好發揮舉辦全運會的作用。十四運會全面貫徹“全民全運 同心同行”理念,群眾項目在上一屆全運會的基礎上增加了59個小項,同時還增添了群眾項目的展示活動,全面營造群眾體育文化氛圍,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加快體育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十四運會宣傳工作大大提升了人們對體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陜西企事業單位和協會組織抓住承辦十四運會契機,積極開展相關群眾體育賽事和活動,舉辦近千場“我要上全運”系列賽事活動,將群眾體育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51座遍布全省的十四運會競賽場館賽后將向社會全面開放,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政策成果,提升場館所在地周邊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全面激活全民健身的運動熱情,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讓一場體育盛會助推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陜西借籌辦十四運會的強勁東風,不斷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一方面,新建高質量場館持續發揮帶動體育產業發展和群眾參與體育事業的綜合效應,極大地提升了公共體育服務水平。西安奧體中心作為十四運會主場館,有效整合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是國內首個實現5G全覆蓋的智慧體育場館,通過5G特殊定制的全景攝像機、多視角賽事直播、8K或4K賽事直播,全方位、無死角呈現賽事實況,全面提升賽事服務水平,讓觀眾沉浸體驗精彩賽事。“西安智慧體育大管家”平臺的建成和全面推廣使用,有效管理和調配各種體育資源,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對健身多元化、快捷化、科學化的需求,全面提升了體育惠民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十四運會部分比賽項目設在陜西高校體育場館,使得在校大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賽事活動,不僅促進了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健身鍛煉的積極性,提高自身運動競技水平,而且為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及平臺建設提供了廣闊空間,進一步促進了體教融合。此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提高,對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強。借助全運會的力量吸引社會資本助推體育產業建設,有助于擴大體育市場規模、加強本土體育品牌核心競爭力。全運會及群眾體育賽事的多樣化,勢必會增強體育媒體和直播平臺的發展。引入體育賽事專業運營公司和相關體育資產管理企業,有助于政府集中管理,為打造精品體育賽事品牌提供有力的經濟支撐和制度保障。辦一屆精彩圓滿的體育盛會,對于陜西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體育人才培養、體育產業發展、大型體育賽事管理、群眾性體育活動和競賽的組織與管理、體育與教育聯動機制建設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西安是本屆全運會的主要舉辦地,借助十四運會掀起的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熱潮,西安市政府出臺了《西安市建設世界賽事名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實施意見》,持續放大全運會綜合效應,統籌推進全市體育產業新發展。西安以推動競賽表演業健康發展、夯實體育產業發展基礎、促進體育消費提檔升級、強化政策措施支持為重點任務,以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精心組織好西安市承擔的比賽項目、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動、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育產業和體育消費的基礎為主要目標,爭取到2035年把西安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世界賽事名城。
三、讓一場體育盛會助推“升級一座城”
十四運會在陜西的舉辦,使得全省特別是西安城市基礎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著。在城市基礎建設方面,西安構建并完善更加便捷的城市公共立體交通體系,地鐵5號線、6號線、9號線和全運會重要配套地鐵14號線建成通車,城市多條主干道路實現貫通、拓寬修整,為服務全運會和全運會助推下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務提供了極大便利。圍繞“迎全運 惠民生”主題,西安以江河沿岸灘地為資源,積極推進建設便捷、適宜的群眾性健身運動場所,推進全民健身工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在文化建設方面,西安市在奧體中心周邊區域的開發建設中,充分彰顯“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理念,不斷為豐富人民群眾體育文化生活提供更好場地設施。在灞河兩岸的長安書院以及由“長安云”和“長安樂”組成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項目,突出文體融合內涵,讓人民群眾盡情體驗公共文化服務帶來的精神享受。在生態建設方面,借助舉辦十四運會進行的城市面貌升級改造,西安的生態環境有了極大改善,人民群眾對生活的滿意度得到提升。“世紀工程”幸福林帶項目順利竣工,“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成效顯著;響應國家“節能減排”“減污治霾”政策號召,西安霧霾治理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讓一場體育盛會助推“升級一座城”,古城西安以美麗、干凈、綠色、便捷的嶄新面貌迎接全國各地體育健兒的到來。
我們要以承辦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在助推競技體育加速的同時促進全民健身開展,豐富人民群眾的體育、文化生活,讓三秦人民充分參與、享受全運會帶來的各項成果。
作者單位:長安大學體育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