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榮)9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首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推進文旅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省文旅廳廳長高陽介紹,近年來,全省文旅行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立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目標要求,乘勢而上、積極作為,一批辨識度高的文藝作品廣受好評,一批標志性強的項目建設落地推進,產業吸引力、供給力、影響力明顯增強,文旅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作用突出。
在狠抓精品創作上,省文旅廳統籌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和重大文化活動組織,先后推出了話劇《平凡的世界》《路遙》、舞劇《青銅》、秦腔《關西夫子》等一批優秀劇目。其中,話劇《長安第二碗》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情景劇《延安保育院1946》獲“紅色故事會”全國大賽特等獎,8部作品入選文旅部“百年百部”優秀劇目,話劇《共產黨宣言》《路遙》全國巡演百余場,“陜派話劇”繼“長安畫派”之后,成為陜西文化又一新的標志性符號。“十三五”時期,陜西“文華大獎”獲獎數量居全國第一。
陜西傳統文化重要載體和寶貴見證形態眾多、豐富繁雜,有人類非遺代表名錄4項,國家級非遺項目87項、省級674項。高陽說,省文旅廳持續抓好陜北和羌族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工作,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主場活動,組織288項非遺項目、412類非遺產品線上線下展銷,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12個國家重點扶持非遺工坊建設穩步推進。
為激活紅色文化基因邁上新臺階,陜西在全國首家發布紅色文化地圖,梳理全省233處重點紅色資源,推出25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延安位居全國十大紅色旅游目的地第五。
在促進公共文化補短板強弱項上,我省狠抓體系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均等化邁進,出臺《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推進《陜西省公共圖書館條例》立法,全省118家公共圖書館、119家文化館、2萬余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向社會免費開放,安康等4市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化發展,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等重大任務,全省文旅系統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開展群眾性歌詠合唱、廣場舞集中展演、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農民工詩歌朗誦會等公共文化活動5300余場次,惠及人民群眾近2600萬人次,形成了陜西群眾文化節、閱讀文化節、戲曲進鄉村等一批群眾文化品牌。其中,“延安過大年”“歡樂送基層”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為推動全省文旅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省文旅廳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對外宣傳營銷、對內監管服務有機統一,突出疫情防控、景區游覽車輛運行、高風險旅游項目等8個方面風險防范,持續加大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力度,嚴防疫情通過文旅場所傳播。持續開展“清濁行動”,今年以來交辦涉及演出市場、歌舞娛樂、網絡文化等重點領域問題線索1410條,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