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近日一些地區出現搶購糧油米面等情況進行回應。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
不少地區綠葉菜價格開始明顯回落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最近,全國蔬菜價格確實出現普遍上漲,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10月份批發均價是每公斤5.25元,環比漲16.7%,同比漲11.7%,這個漲幅比常年同期都要大一些,尤其是菠菜、生菜這些葉類菜上漲更為明顯。
但從10月中下旬以來,北方地區多晴好天氣,蔬菜生產已基本恢復正常,采收上市量會陸續增加,近日全國總體菜價的漲幅已經收窄,不少地區菠菜、生菜等綠葉菜價格開始明顯回落。
預計兩節前后
蔬菜供應量可每人每天3斤
唐珂表示,從全年看,預計全國蔬菜面積3.2億畝,產量7.5億噸,比上年增加1%左右。從當前看,在田蔬菜面積達1.03億畝,同比還增加了400萬畝,預計未來三個月后也就是“兩節”前后,蔬菜供應量能夠達到2億噸、增加700萬噸。也就是說,可以為每人每天提供3斤菜。這是一個基本面,大家心里要有“數”。
資料圖:北京市朝陽區一家京客隆超市內,市民選購豬肉。中新社記者 蔣啟明 攝
今年肉類奶類產量或創歷史新高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表示,從畜牧業總體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全國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主要畜產品市場供應都是比較充裕的。預計今年的肉類和奶類產量有可能創歷史新高,禽蛋產量保持穩定,保障元旦、春節期間市場供應有良好的生產基礎。
農業農村部呼吁大家多買多吃豬肉
陳光華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份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個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并持續增長。這些仔豬育肥6個月之后就可以出欄上市,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計到明年年初才能調整到合理的水平。希望大家多買豬肉、多吃豬肉,這樣既能豐富老百姓的營養,又可以緩解養殖場戶的經營困難。
預計水產品價格將進一步回落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一級巡視員李書民表示,大家關心的淡水魚價格月環比漲幅在5月份達到最高以后逐步收窄,從8月份開始價格就出現了環比下跌。
隨著近期淡水魚陸續出塘上市,以及各地休漁期的陸續結束,水產品已經迎來季節性集中上市的時期,預計水產品價格還將進一步回落。兩節期間,國內水產品市場供給,我們認為是有保障的,淡水魚等水產品價格有望保持穩定。
資料圖:廣東省廣州市,市民在南沙區萬達廣場內的百佳永輝超市購物。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農業農村部回應
搶購米面糧油現象
有記者提問:11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穩定糧食生產,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請問目前秋糧收獲情況如何,前期連續陰雨天氣對秋冬種有什么樣的影響?另外,近日一些地區出現搶購糧油米面的情況,對此農業農村部有何回應?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回應稱,上述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今年糧食生產的保供怎么樣。二是明年糧食生產開局怎么樣。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官網)
第一,關于今年糧食生產保供的情況。我們國家糧食是分為三季:夏糧、早稻、秋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夏糧增產59.3億斤,早稻增產14.5億斤。目前,全國秋糧收獲已過九成,從實打實收的情況來看,雖然河南、山西、陜西因嚴重的洪澇和干旱,秋糧是減產的,但其他主產區多數是增產的,尤其是東北地區增產比較多。還是那句話,全國有增有減,增的比減的多,算總帳的話,全國秋糧增產已成定局。今年的糧食產量將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給完全沒有問題。我向大家再通報幾個方面的情況:
一是水稻、小麥實現增產,口糧絕對有保障。我們國家水稻和小麥兩大口糧作物連年增產,這幾年基本上來說都是當年產大于需或者產需略有盈余,今年稻谷的產量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增,產量高于消費量,小麥的產量今年創了歷史新高,產量高于食用消費量,加上兩大口糧的庫存充裕,還進口了一些調劑的品種,這樣算下來,兩大口糧供給絕對有保障。
二是玉米產量增加較多,能夠有效增加市場供應。玉米是我們國家第一大糧食作物,它也是高產作物,是重要的飼料糧。今年玉米的面積是增加了2000多萬畝,東北主產區的光溫水匹配較好,單產提高,全國玉米產量增加比較多,再加上進口和庫存,能夠滿足國內消費的需要,供給偏緊的狀況會有所改善。
三是當前糧食庫存總量充裕,處于歷史高位。昨天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也講了,小麥和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占總庫存超過70%,比如小麥庫存可以滿足一年半的消費需求。同時,我們國家糧油的加工能力也很強,一天加工出來的米面夠全國人民吃兩天。
總之,我們國家糧食是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去年國內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超市里面的糧食品種也是供應豐富,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無憂,可以說想啥時候買就啥時候買,想買啥就能買到啥,保供穩價的基礎十分牢固。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