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白瑤)11月1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新聞發布會,介紹我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激發各類人才活力,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有關情況。
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汪澤英介紹,截至10月中旬,我省已出臺中小學教師、工程技術人員、農業技術人員、自然科學研究人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會計、經濟、審計、統計、播音主持等16個系列的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其他系列改革實施意見正在加緊制定中,計劃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我省主體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
據了解,本次改革中11個系列新增設置了正高級職稱,惠及我省近100萬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同時,新增了藝術創意設計、動漫游戲、快遞工程等特色評審專業,并完善了評價標準,把品德放在首位,不唯學歷看能力,不論資歷論業績,論文由必選項改為可選項,獎項由門檻條件變為加分項。
著力解決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
“這次職稱制度改革,我省實行分類評價、多元評價、精準評價,著力解決評價標準‘一刀切’問題。”汪澤英說。
針對作出突出貢獻人才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建立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對于取得突出貢獻和重大技術突破的優秀人才實行“一票決定”制,不受單位崗位職數限制,可直接申報認定高級職稱。同時,職稱評審政策向基層和貧困縣人才傾斜,對外語、計算機、論文等條件不作硬性要求。在評價方式上,推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實施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單獨確定通過率。
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需要,對貧困縣人才職稱晉升采取考核認定的方式,不再答辯,著重評價專業能力和工作實績以及在脫貧攻堅方面的業績貢獻。
疫情防控一線人員、一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和科研攻關人員參加職稱評審時,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可提前一年申報評審高一級職稱或參加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獲得省部級以上疫情防控工作表彰獎勵的,可直接申報高一級職稱評定或考試,疫情防控的診療方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成果、流行病學報告等均可作為成果(論文)申報職稱。
為助推“科研、科創、科企”深度融合發展,在工程系列中增設技術轉移轉化專業,暢通專職科技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引入市場化評價指標。
據了解,政策實施以來,全省300多名突出貢獻人才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通過綠色通道獲得高級職稱,6000多名基層人才通過傾斜政策晉升了職稱,4061名貧困縣人才通過考核認定晉升了高級職稱,690名一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晉升高級職稱,852人按照傾斜政策通過了衛生系列職稱中、初級考試,319名一線衛生專業技術人才晉升高級職稱。
加大職稱評審權下放力度
為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汪澤英介紹,全省110所普通高校教師系列全部實現自主評審,中小學教師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全部下放各市,并授權32個行業主管部門和18家大型國有企業、科研院所自主開展工程系列評審,向8個市下放了工程系列、10個市下放了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權,向重點人才創新平臺、創新型企業下放職稱評審權。
在職稱評審信息化和評審事項“一網通辦”方面,2019年全省統一的職稱評審系統全面上線運行,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全程在線、單點登錄、一網通辦”的全新職稱評審服務,進一步精簡申報材料,優化評審流程。
此外,為保證評審工作的公信力、權威性和高質量,我省完善了省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工作規則,確保監督貫穿于職稱評審事前、事中、事后。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