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發布會上了解到,為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省科技廳正在推進“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攻克企業在產品研發中的基礎前沿問題。
據悉,陜西科技資源主要分布在高校和院所,企業力量相對薄弱,為了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省科技廳從平臺、人才、項目方面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有機融合。平臺方面,實施“四主體一聯合”研發中心建設,企業作為市場主體、需求主體、投資主體、管理主體,和高校一起建研發中心;人才方面,把高校科學家與企業工程師聯姻,實施“科學家+工程師”建設方案;項目方面,實施產業鏈與創新鏈兩鏈融合計劃,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對接。“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的目的是促進高校院所與企業之間的對接,推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
“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省科技廳作為一個專項來實施,功能定位是以高校和院所科學家為核心,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等(工程師)協作為基礎,以企業為依托,以攻克企業重大技術難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目的,形成科學家與工程師相對固定合作模式和工作機制的科研創新團隊。科學家搞的是前端工作,企業工程師搞的是后端產品。前端與后端聯結在一起,就是要攻克企業在產品研發中的基礎前沿問題,就是要調動大學科研機構科技人員與企業產品開發相互銜接。
從支持方向來看,圍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兩鏈”融合部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現代農業、生命健康等領域,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到應用示范,多領域跨學科部署“科學家+工程師”隊伍。
從支持對象來看,支持直接服務于企業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不支持單純的技術開發、理論研究類創新團隊。優先支持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省23條重點產業鏈上的科技型企業牽頭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高精尖缺”人才為帶頭人的“科學家+工程師”隊伍。
從申報范圍來看,省內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等主體均可申報。“科學家+工程師”隊伍項目申報不受其他省科技計劃限項規定限制,最近已經開始組織實施,常年受理、快速辦理,對于急需緊缺的隊伍試行“一事一議”,盡快打造百個“科學家+工程師”隊伍,為陜西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記者 關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